在上海,提到重点高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四校八大”,即“四大名校、八大金刚”,沪上家长也对此十分追捧痴迷,一些家长对于“四校八大”的痴迷程度让Bobo老师我倍感吃惊。
比如,在浦东的吵着闹着要回黄浦中考,因为黄浦有两个八大金刚,容易进。又比如静安的家长,区内明明有市西市北两所名校,却一直在追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进格致,复兴,而我问她为什么这么问,理由就是“八大金刚”。还有一些家长,非“八大金刚”不进,曹二,市西,市北都不肯进,一定要跨区。
“四校八大”的说法由来已久且流传甚广,但关于上海顶尖学校之争从未停止,在中考区分度逐年下降、各学校在教学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上海重点高中的格局发生了些细微的变化。
下面就跟着Bobo老师一起来了解下这些备受家长青睐的“四校八大”。
金字塔尖格局
过去上海市重点高中一般是一个区一个或两个,总的来说常年只有20多家,在市重点高中改革前也不过33家。“四校八大”几乎已占据了上海市重点高中的半壁江山。这些学校作为老牌市重点学校,在历史和师资等方面,底蕴和实力实至名归。
之所以产生“四校八大”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策优势,四大名校是上海高中分层教育的顶端,有专门的政策保证其生源的高质量,高质量的生源是产生高质量升学成绩的重要条件。
但四校的容量不可能容纳上海所有的尖子生,因此,中考招生录取时,以微弱分差进入下一梯度高中的学生,实力也不容小觑。事实上,也的确在四校生源的盲区出现了四校级别的学校:七宝中学和 交大附中嘉定分校。
(2018年数据来自阳光高考招生平台公示,2015年数据来自当年招生公示,北清数据来自2019年四校自招活动相关数据)
为什么七宝中学、交大附中嘉定会异军突起呢?这还要从学校的区域分布来说起。
( ↑ 上海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分布,点击查看大图)
四大名校分布区域相对集中,其自招范围,招生范围也集中在相应区域,并不真正覆盖全市。
因此,上海的郊区,西北角的大量优秀生源无处可去,自然流向了开办较早的交大附中嘉定分校。
近20年的民办教育也培育出了大量优秀生源,仅凭上中无法消化文来、华育、上宝等学校的大批高质量生源,由此作为老牌市重点的七宝中学一跃而起,将大批优等生收入麾下。
这里有一所学校不得不提,那就是上海实验学校。
根据我们上表的统计,上海市实验学校在2018年挤进全市前5.7%的学生竟然多达45人!实验每年毕业生人数在200人左右,算上每年10人左右的北清,这所学校的这个指标达到27%左右,虽不及四校,但领先南模建平不少。上海实验自己的官网挂出来的成绩就是100%本科率,90%一本率(现在已经没有一二本之分了)。因此,实验也可以被理解为头部学校,但这一点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
四大名校依然是强大的,这毋庸置疑,但是四校也有区域性,并不是真的撒开了全市招生。
另一方面,南模,建平,控江等校与四校只是整体有差距,优秀市重点的前端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等同四校水平的,并不是说四校水平的学校就真的彻底超过其他所有学校。
“四校八大”格局不再?新格局产生?
那么,在这个头部格局以下的市重点情况如何?是不是真的有必要放着眼前的曹二,市北,市西,行知,位育不读,去外区搏个什么八大金刚?
答案是否定的。
在Bobo老师看来,痴迷八大金刚是一种迷信,也是不了解高中实际教学所产生的误区。自从自招政策,高考平行志愿以来的这10来年间,各区一号位学校都获得比较好的突破,特别是人口相对稠密的区域,民办初中较为发达的区域,以及一些郊区学校。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地统计各校的输出成绩(其实高中可以统计学生的成绩,但是很难统计学生录取了哪里,因为学生本科录取的时候已经毕业了快1个月了,往年一些学校统计的一本率往往是根据分数统计,所以我们看到各校在官网报学校输出时一般也比较模糊),但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端倪。
我们还是用这个前5.7%的数据来看看各区1号位校的情况(2018年):
虽然这个数据不能涵盖学校的整体实力,而且各校办学规模不同(上述学校中,复兴,格致办学规模较小,松二,青中,建平,奉贤办学规模较大,其他学校办学规模相当)但整体来看在培养尖子生能力上,基本上各区一号位校是打成一片了。
在四校等校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头部之后,各区根据各区实际情况出发,上海大部分区的一号位学校的实力并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并不存在我到了哪个区,哪个学校就能占到便宜的情况。因为中考是分层教育的第一个步骤,原则上已经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了粗略的划分,那么各区的一号位校理论上都是区内四校之后的尖子生,尽管其中部分学校更强势一些,但整体来看,已经看不出有什么八大金刚的优势了。
网上有人根据近几年各校升学情况,总结出上海高中新格局:
五绝:上中、七宝、交附、复附、华二
七侠:南模、建平、交附嘉、延安、上实、曹二、控江
十三太保:大同、松二、进才、行知、奉贤、华二紫、格致、复兴、青浦、位育、交附闵、市西、市北
四校依旧强大,但四校的区域性也给了其他校崛起的机会。另外,建平、控江、南模等校与四校在前端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相差不大,只是整体有差距。
教改之下的择校更需理智
未来,中考改革后,上海的高中将进一步从分层教育逐渐向分类教育转化,届时高中的格局又将产生一些新的变化。
但从七宝中学的异军突起不难看出,生源优势造就了七宝不凡的成绩,从综评数据看学校有一定片面性,但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校的培优水平。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高中时,容易陷入片面,痴迷“四校八大”而舍近求远,乱填志愿,是十分不明智的!以上关于上海高中格局的分析仅供家长们参考,具体选校还需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来定。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习决定学校,没有低进高出的高中,也没有性价比高的高中,只有自身成绩过硬,学习努力的学生,才能在升学过程中大放异彩。反观,成绩不好、不思进取的学生,就算挤进了名校,以后也无法有好的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