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08|回复: 0

上海高考最难考高校排名,为什么一定要考名校?这是最震撼人心的回答! ...

[复制链接]

31

主题

31

帖子

9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7
发表于 2019-2-24 1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正的好大学到底是哪些高校?这些顶尖名校和一般大学带来的差距本质上在哪里?为什么高中生要拼命努力考名校?


王牌君今天就用数据和事实作出回答!


先来看看今年上海高考本科普通批次分数线排名前30的高校:





再来看看2018上海高考排位(本地VS外地)985、211高校对照表:



数据仅供参考,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一般的大学环境真有那么不堪吗



一所不是那么优秀的高校,最可怕的就是给你带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安逸感。



在这类学校里你能找到聪明的同学,能找到用功读书的同学,但是就是很难找到比你聪明五倍但比你努力十倍的人。

迟早有一天,等你真正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那些能吸引风投的创业机会、那些留给下一辈配置社会财富的渠道,已经被这类人牢牢占据了。

当然,慢慢你还会发现,这类人往往情商高,涵养好,家里也有背景。

噢!对了,恰好还比你帅。

然而这些人,你在你的大学里,一个都没见过。

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被大学耍了。

但是你已经很难去弥补了。就算你还能重新鼓起勇气上路,但还能够给你留下的路,已经很窄很窄了。



差的环境降低你的眼界和标准



层次相对较低的环境,最可怕的不在于资源匮乏,而是在最该开阔眼界的年龄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该严格要求自己的阶段降低了标准。


而且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终导致“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在一些二本/三本学校里,那些实际上能力绝不算出众的人,因为“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缘故,也会被树立为榜样。


同时学校又热衷一轮又一轮地宣传和神话这些人来鼓吹自己的办学成绩,而且越是层次低,学校的举动越夸张,从挂红榜到开专场报告会。

于是初入大学的你,缺乏对大学生活的基本了解和判断能力,你会不由自主地认为:



哇,过六级好厉害——于是你大学连四级也没过;


哇,课程好难我一定会挂 ——于是你大学四年确实挂了一片;


哇,过注册会计好厉害哦——于是大学四年你连个从业资格证也没考出来;


哇,考上211研究生好厉害——于是...


可你不知道在另一所大学中(或许就是你的隔壁),你的同龄人(或许曾经是你的同桌),在他们的生活里:


其实,不过六级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大多数人的目标是550乃至600;

其实,“要挂科了”是用来自黑的,期末考试绝大多数的人是奔着4.0的绩点去考的,结果你还都信了;


其实,“什么都没学会”也是用来自黑的,于是被很多人拿来作为名牌大学无用的主要论据;


其实,各种从业考试是有人能考满分的,大家关注的是司考、CPA、CFA;


其实,研究生学校的目标是海外名校,要么也是清北复交,再不济也得是C9其他...



也许你们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并没有本质性的差别,普通985、211高校和正经二本能差多少分?


顶多五六十分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天才和常人的差别!考上211的人,若是高考手抖两下真可能连一本线也过不了。


可是大学四年的耳濡目染,让考上二本你给自己的人生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那些分数了。


因为这四年你啥都没学会,就学会了瞻前顾后,很多事情还没了解和尝试就已经预判,因为你扒拉扒拉周围的人,好像做到这些事情就是大神了,而我不是大神,所以我一准做不到。


周围的环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标准。

于是久而久之,你和那些进入名校的高中同学的差别,已经变成了质的差别。



我一直没法清楚地描述这种差距,直到我最近看了《精进》这本书中的一段话,描述得非常贴切: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因为高考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二三流高校学生的身份设定及环境暗示,不称职的老师所引发的失望以及同学间放任自流气氛的带动作用,都容易让他们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地度过每一天。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学习时的感受。在北大,最让我震撼的不是老师多牛、同学多聪明,而是一种大家都积极努力的氛围。


比如期末考试过后自习室依然灯火通明,上课永远都人满为患,课间20分钟换教室时,学校里到处都是叼着面包奔跑的人。


每个人都毫无时间观念地疯狂学习,参加各种活动。在我眼里,他们永远充满了斗志,谈起各种竞赛和活动都特别兴奋,每天从睁眼就忙得不可开交,到晚上一两点睡觉都是常事。


没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没人抱怨生活艰难,大家每天都忙得鸡飞狗跳,但又特别开心的样子。


我一直记得的,是这种从每个人身上散发出的生活学习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不由得带动着我,虽然我跟他们差距很大,但也不断激发我向他们看齐的标准。


直到现在,我一直用我能见到的周围最牛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也经常做不到,但这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总有很大进步。


其实每一个同学进入大学的时候都怀着努力学习的心态,一二三本都有好学生,也都有特别努力勤奋的人,但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会消失一大半呢?


其实就是《精进》里的这几句话:“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在一个低标准下,自觉‘满意’的度过每一天。”



就业:985是最粗暴的筛选网



以前,知名企业在招聘时会明文规定“须985院校毕业”。现在有法律法规限制,很多不敢直接这么说,但会在审核简历时用“毕业院校”作条件,悄悄地筛掉非985/211出身的人。


其实,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因为歧视,企业知道普通高校也有人才。


但简历实在太多,企业需要花最短的时间和成本找到能力较强的人,一个一个来筛选,这个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没企业愿意出。


所以,用“985”和“211”大学这样的标签来筛选人才,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


名校校友:拉一把,让你快一步



心灵鸡汤常说,"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和谁在一起"。很多企业也是看重“985”和“211”大学学生背后的资源,这样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


举例来说,银行业务员揽储,一个“985”和“211”大学出来的,他参加两次校友会、同学会,可能就能把任务完成。这比等待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点一点积累人脉,可节约了太多的成本。


找工作时,“985”和“211”大学的校友也是重要资源。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你在面试时很可能会见到面试官和应聘的师弟师妹一起聊下家常。


不见得只有北大、清华才有这样的优势,像地处东北的吉大,地域优势无法和北上广相比。


于是吉大学生自发抱团,已毕业找到好工作的人自发回校分享,还成立了 "合协一家"协会。


这种做法,其实在很多非“985”和“211”大学里也流行,但是毕竟名校前辈们已经占了先机。


企业公开招聘,只能把985/211作为隐形条件。非“985”和“211”大学毕业生最可怜的,是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一些部门和岗位在招聘,所以他们连投简历的机会都没有。



比如,很多中央部委的选调生,或是一些涉密部门的招聘,都在“985”和“211”大学进行定点招录和前期筛查。通过定点招录和筛查的人,才有报考的资格。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男生想当中国的007,可你什么时候听说过国家安全机关去普通大学招录毕业生?除此之外,像大学生村官计划、还有部分省份的选调生,也会有同样的限制条件。


可不要小看这些岗位!可能收入不高、条件艰苦,但毕业生一旦被录用就拿到了公务员身份!


解释一下:千万别以为国家发工资的就是公务员!每年国家和地方的所谓公务员考试,其实真正能享受公务员身份的岗位很少。


普通高校毕业生费劲考了进去,苦苦工作了好几年,才发现自己只是事业编制。而那些985大学的选调生一开始就有公务员身份!


差别在哪里?福利待遇、职务晋升、公开选考...只有在党政机关待过的人,才知道“公务员身份”一词的含金量!


有多稀有?你觉得厉害的不得了的高中校长,都没有公务员身份,80%的县教育局长也没有公务员身份...他们都是事业编制或行政编制。


对想留在高校教书的同学,985出身更重要!在高校老师的招录上,越好的院校越严苛,哪怕你博士是在美国常青藤院校拿的,如果在国内读的本科不是985,一样有可能被拒绝。


当老师要求高点儿也正常,可辅导员、行政人员(有事业编制),好一点的高校也是要求你本硕都是985、211。


实话实说,招聘时学历歧视最严重的,就是高校!不仅985、211高校,好一点的本科院校基本如此。


985保送研究生so easy



说到985的优势,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指标,就是保研率!为什么这个指标也很重要?


因为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读研究生成为很多本科毕业生的选择。


很多考生填报志愿时,也会考虑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是否容易读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意味着这所大学的本科生读研的几率非常大。


什么是保研率?得先弄懂大学怎么保研。保研,是指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关于大学保研率,国家是这样规定的:


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


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


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


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该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该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


相比于地方院校而言,名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


●  清华大学以58.14%的保研率高居榜首,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一所保研率超过50%的高校,意味着清华过半的本科生能得到保研机会。


●  北京大学以48.36%紧随其后,中科大以36.11%排名第三,复旦以30.39%排名第四,全国也只有这四所大学的保研率超过了30%。


●  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都进入前十,进入前十的保研率也都超过了24%。


考研:本科学校能抵20分



曾经听过某二本院校的老师激励学生说:你要是考研分数刚过控制线那基本就没戏,没使劲考出400以上你怎么和985、211出来的学生竞争?


这话虽然夸张点儿,但也有道理。比如,两名学生同时参加复试,甲来自"985"院校,初试成绩370分;乙来自二本院校,初试成绩380分。面试表现两人难分伯仲,如果你是教授,你选谁?


王牌君认识的一位导师说,他选甲。倒不是学历歧视,而是他觉得二本院校的学生,尤其某些考研名校,大多很早就开始准备考研,基本上都是考试能力强、综合能力差。


而"985"的学生往往不会像二本学生那么重视考研,他们可能在做实验,做项目,写论文,最后才为考研做准备。


虽然他们可能不会像二本学生那样得高分。但在理论上能接触到更广的知识面,这对今后的学习研究更有帮助。


还有一位负责研究生招生的"985"高校老师透露:985、211院校导师更愿意接收985、211院校的本科生,若是录取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下嫁。


高校愿意花钱来提前抢人,都是想让自己的生源质量好看一点,985、211的生源占比高一些,学科评比时也会占优势。


王牌君真心建议,好好努力,能考多少分考多少分,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话,高考真的很重要。


最后上两张图说明:


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 end •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别忘了点赞支持!

 

>>>新王牌培优往期精彩内容<span style="color: rgb(125, 116, 108);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隆重推出

热门推荐

2022上海11区初三一模历史卷及答案!
2022上海11区初三一模历史
闵行 普陀 黄浦 奉贤 嘉定
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作者:匿名查看:13500回复:135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零)在一切都太晚之前,想写些
2022上海中考报名时间+条件出炉!(附日程安排表)
2022上海中考报名时间+条
来源:上海教育委员会官网 网址:http://edu.sh.gov.cn/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最新发布202
学霸云集!2021上中、华二特色班高考去向统计!
学霸云集!2021上中、华二
上海中学和华师大二附中,是沪上高中毫无争议的TOP2,学校的特色班实力放在全国也是
2022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考时间汇总!
2022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考时
信息来源:家长同学分享,仅供参考,具体以学校的考试通知为准,如果知道其他区的时间
请记住: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它更不...
请记住:双减,不减责任!
昨天小编和几个家长聊到关于现在孩子们的一些学习状态,让小编的感触比较深,特
非沪籍也能在上海高考!从小学到中高考,非沪籍报名条...
非沪籍也能在上海高考!从
资料引用:上海市教委、上海12333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上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月考后孩子总说“我都会做,只是粗心”,其实不然,真...
月考后孩子总说“我都会做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每当考试考砸了时都会有孩子这么说:这次考试太粗心了,其实我
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徒伤悲!千万要记住!
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徒伤
高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这个问题似乎难以作答。留住了高二就等于留住了机会,如果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