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4|回复: 0

上海中考和一模,进四校八校语文如何拿到135+?哪些分数...

[复制链接]

6

主题

6

帖子

2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6
发表于 2020-9-17 20: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篇文章,从数据和逻辑的角度,经过客观分析后,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为什么上海中考得语文者得天下?
问题2.上海中考语文哪些是必须不能丢的分数?
问题3.为什么“语文要多积累”是一句没用的话?

问题4.为什么应试类文章的主旨一体会就错?


------------------------

  问题1.为什么上海中考得语文者得天下?
我们经常会听到:得语文者得天下!但很少有人真正考证过背后的逻辑关系。确实,就拿上海或者全国来说,中高考都是如此。其背后的逻辑关系如下:
首先,从考情的角度看:上海中考语数英理化5大科,数学和英语有1科薄弱的孩子,整体成绩肯定是在中等左右徘徊,要跑到前面真的很吃力(家长可以回忆一下,我们自己当年上学时是不是也是如此?)。
反过来说,数学和英语,有1科薄弱(注意不是差),基本上跟市重点高中就没关系了。
再反过来说,能上市重点高中的孩子,数英都不弱,在初中阶段,数英都不弱的孩子,一般理化也不会太差,因为,数学英语都好,这就至少说明,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还可以,最主要是他们的学习习惯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习惯有问题的必然是数学和英语有一科跛脚的。那么,他们竞争的焦点是什么呢?毫无疑问:

语!文!

其次,从校情的角度看:我们看看身边的很多实力很强的民办初中学校孩子的成绩情况,他们共性化的弱点,都是偏文科的语文。去年就有华育的家长,找我报名,他们要10人团课,团的课,就是语文。
再次,从孩子学情和家长的认知角度看:观察一下身边的孩子各个科目的成绩,数学和英语或者理化成绩弱的话,补起来提分是比较快的,而语文就比较慢了。而且好多家长和同学会觉得,好像大家的语文成绩都差不多啊。你到中考时你再看看,进市重点及其以上高中的孩子,真正的差距是不是由语文拉开的。所以有些家长就会想当然地觉得,语文不需要补课,补了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越到临近初三中考,甚至到初三中考结束时,才恍然大悟,得语文,就是得天下啊!
其实,不是语文不需要补,多数的实际情况是:你选择的老师水平不行,没有其他任何原因(除了极少数极具个性化特点的孩子短时间之内实在教不过来)。
因此,在大家这样的认知环境中,语文肯定是备受“冷落”的。自然而然,也就不会给予更多的重视。使得语文最后成了压轴的“短板”——中高考都是木桶原理,能考多好的高中和大学,不是取决于你最长的板,而是最短的那个板!
第四,从学校教学的角度看:很多学校的语文老师,百分之八九十的都会如此告诉孩子和家长:语文是要多积累。那么,家长和孩子听到语文老师说语文要多积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两个关乎语文命脉的问题?得罪人地夸张一点说(往往有用的话,多数是得罪人的),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肯定不但没想过,而且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这两个问题:

积累什么?怎么积累?

纵深一步去想,“积累什么”的问题实质,就是考什么;“怎么积累”的问题实质,就是答题的时候切入的角度和技巧方法论。
所以,学校里的多数语文老师上的语文课,说没用吧,有用的。说有用吧,一点用都没有。有用之处在于能给孩子不断积累作为国语的基本语文常识,没用之处在于考试提分方面基本真的是用不上啊。这就出现了一个语文教学中最致命但是又被大家忽视的现象:

教考脱离!

举个例子:学校老师在教语文时,总是按照课本的进度,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讲,比如讲到记叙文时,老师会说记叙文有六要素、有几大修辞手法吧啦吧啦的一大堆,讲完了,学习习惯认真的孩子会一五一十地记下来,甚至背下来。回头复习时,也是重复背诵记忆。但是,在考试时,一张试卷摆在面前,还是不知道怎么答题,或者说5分的题,只能拿到2分或者3分,永远拿不了满分。问题在哪里呢?
我们梳理一下你会发现:

  • “老师会说记叙文有六要素、有几大修辞手法吧啦吧啦的一大堆”属于“理论”
  • “孩子一五一十地记下来”的也是“理论”。

那么,学校老师的授课基本逻辑是:

理论→理论

如果孩子学完不是去参加选拔性的应试,那么这种老牛拉破车的慢条斯理的理论-理论的空对空,教法并无大碍。
但如果从应试的角度看,我们稍微一想就能明白,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应试性的教育,最高的导向只有一个:
就是考试怎么考,学生就怎么学,考试怎么考学生怎么学,老师就怎么教。这就要求老师的所有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关键还要能“用的上”。那么,简单说,这就要求老师教的东西必须具有可复制性
举个反例,一个瑜伽教练,她一口气做了一套瑜伽动作,堪称美轮美奂,但是做完了她问下面的学生,会了吗?学生一脸蒙圈,不会!那么他的教学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真正能提分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从文章和题目中,一步一步操作演示怎么解决问题的,答案怎么一步一步来的,再总结出,得出答案的角度和方法分别是什么。完了之后,再找其他同类型的文章和相应的题目用刚才总结出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训练,直至熟练应用。
所以,我们再总结梳理一下:

  • “从文章和题目中,一步一步操作演示怎么解决问题的,答案怎么一步一步来的”属于“实践”;
  • “总结出,得出答案的角度和方法分别是什么”属于“理论”;
  • “找其他同类型的文章和相应的题目用刚才总结出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训练,直至变形变化而熟练应用”属于“实践”。

那么,这个真正能提分的语文教学逻辑过程应该是:

实践→理论→实践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就能看的出,显然多数老师的语文教学,从应试的角度看,是非常有问题的,用的是“理论→理论”,而非是科学有用的“实践→理论→实践”,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教了没用——“教考脱离”。
所以,这就造成了语文其实是长期应该受到重视,而没有受到重视或者说没有能力受到重视的学科。而它又占中考总分的150分,而且又是数理化英语都好的学生共性化的弱点,自然是应该受到重视的。

加句题外话:真正的高明的老师,他不仅有自己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提分逻辑方法论体系,而且能够根据实践的不断加深,不断地去更新和优化这个体系,而且还会在提分之外,带着学生真正地去思考语文的价值、生活的价值、生命的价值这些思维理念和人文关怀。因为有了提分的体系,解决了首要的生存性质的分数问题,才能进行更高的学习要求。所以,应试提分的教育和针对综合素养的素质教育,二者并不矛盾。要之,凡事,在人为。

  问题2.上海中考语文哪些是必须不能丢的分数?


前面我们清楚了语文学科在中考中的重要性,也基本梳理了语文提分的基本逻辑,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现代文,作文,这三个板块,哪些是你一分都不能丢的。
先来看看2020年中考考试大纲中,对于文言文、现代文、作文考试的基本要求和考查方向。




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部分的考查范畴和基本内容




文言文课内篇目和默写篇目(中考必背的古诗文,共60篇)




注:以上内容来自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官网,2020年上海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通过以上的考试大纲必考内容的呈现和试卷结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的结论:文言文、现代文、作文是三驾马车,三者缺一不可,文言文和现代文各占40分,作文60分。
但是,我们如果把文言文、现代文、作文这三个板块之间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其中又有很多可值得重视的要点:
首先拿作文部分来看,作文的提高和训练,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方法论体系,例如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这5个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科学提升。而且,这5个方面,内部又有很多具体的可操作的提升方法。
但是,我们根据实际的经验来看,即使老师教了很多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写不出好作文,原因很简单,好的作文,除了文章创作的方法外,也需要作者的心性理解和独特的视角。
其次,再来看看现代文部分,中考语文和一模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也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篇文章的主旨归纳、每一类题型的答案的得出,都是有逻辑的推演,因为,只有符合逻辑关系,才能可被复制,只有可被复制,学生才能从老师那里学得会。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去说,中考和一模考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是可以拿满分的!

如果你觉得拿不了满分,是因为你的老师没告诉过你这样的方法,也是因为你自己还没想到这样的方法。
这样的现代文提分技巧的类似文章以前写过很多,就不再赘述了。
再次我们看看文言文部分,首先从考纲所呈现的内容来看,课内的考核的核心篇幅共60篇,必背的古诗文是40篇左右,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反之如果你连课内的内容都丢分,那你活该......
而课外的内容,也是有很强的规律性,如果对上海中考的课外文言文历年真题进行规律性分析归纳就会发现,多出自先秦诸子、历代史料笔记、正史廿四史,而尤以廿四史中的《宋史》居多,《宋史》中的又主要考查人物列传。而读史多的人都不难发现,列传的行文风格和题材范畴,都是非常公式化的。反过来讲,中考当中考查的点,也有非常公式化。
举个例子,列传的行文一般是:
某人生于某地,小时候做过某事,对其评价如何后来学了什么,参加考试后,做了什么官。做官期间,做了某事,人们对他怎么评价
那么,中考文言文考试中,考得最多也最难的是文章主旨概括归纳题型,而这一部分就是“小时候做过某事,人们对其评价如何”和“做官期间,做了某事,人们对他怎么评价的”,尤其以“人们对他怎么评价的”最为核心。
所以,文言当中最不可控的课外文言文部分,其可控性也是非常强的。而其中的古诗文默写、诗词赏析、课内文言文,可掌控性就毫无问题。
而且,有关课外文言和课内文言文的常见考核点:实词共150个、虚词6个,基本的文言常见语法现象也无过于: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等,在初中阶段是完全可控的。
综上所述:上海中考当中,

现代文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部分,是我们最可能拿满分的两个板块。

问题3.为什么“语文要多积累”是一句“没用”的话?

问题4.为什么应试类文章的主旨一体会就错?

逻辑的出发点是:我们去问语文老师,语文怎么学?十个出来,十一个老师会说,要多积累。
那么,正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你接着问他2个问题:
一是,积累什么?二是,怎么积累?
这样两问,十个老师,十之八九就懵了。如果,搞不明白这两个问题,或者说对这两个问题,没有体系化的理解和践行,你说的积累,从应试的角度看,无疑都是无用之谈。
按照以上逻辑出发点,我们对两个问题转换一下:
积累什么,本质就是考什么。怎么积累,本质就是怎么考。如果逻辑再往前走:
积累什么,本质就是考什么;考什么的本质就是考点。怎么积累,本质就是怎么考;怎么考的本质就是命题的规律和阅卷的标准。
那么,我们可以按照此逻辑,对中考作文的理解和平时的训练,提出一个同样的逻辑方法论,如下:
学生写作文或者老师教作文课之前,是否应该时刻明确2个问题:
一是,高分作文的标准是什么?二是,达到这些高分作文的训练方法和途径是什么?
如果,对这两个问题,没有体系化的理解和践行,学生写的作文,不管写一篇还是写一百篇,老师改的作文,不管一篇还是改一百篇,性质都一模一样:属于低水平的简单机械性重复。
所以中考语文和一模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理解,也是有很强的规律性,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篇文章的主旨归纳、每一类题型的答案的得出,都是有逻辑的推演,因为,只有符合逻辑关系,才能可被复制,只有可被复制,学生才能从老师那里学得会。否则,永远只是老师自己的个人经验,而学生始终是学不会的。
例如现代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首先是对于文章每个部分的中心的归纳,其次是把每个部分的中心综合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主旨。
而不是我们自己去体会出来的。你一体会,必然就错了,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应试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隆重推出

热门推荐

2022上海11区初三一模历史卷及答案!
2022上海11区初三一模历史
闵行 普陀 黄浦 奉贤 嘉定
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作者:匿名查看:13500回复:135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零)在一切都太晚之前,想写些
2022上海中考报名时间+条件出炉!(附日程安排表)
2022上海中考报名时间+条
来源:上海教育委员会官网 网址:http://edu.sh.gov.cn/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最新发布202
学霸云集!2021上中、华二特色班高考去向统计!
学霸云集!2021上中、华二
上海中学和华师大二附中,是沪上高中毫无争议的TOP2,学校的特色班实力放在全国也是
2022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考时间汇总!
2022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考时
信息来源:家长同学分享,仅供参考,具体以学校的考试通知为准,如果知道其他区的时间
请记住: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它更不...
请记住:双减,不减责任!
昨天小编和几个家长聊到关于现在孩子们的一些学习状态,让小编的感触比较深,特
非沪籍也能在上海高考!从小学到中高考,非沪籍报名条...
非沪籍也能在上海高考!从
资料引用:上海市教委、上海12333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上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月考后孩子总说“我都会做,只是粗心”,其实不然,真...
月考后孩子总说“我都会做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每当考试考砸了时都会有孩子这么说:这次考试太粗心了,其实我
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徒伤悲!千万要记住!
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徒伤
高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这个问题似乎难以作答。留住了高二就等于留住了机会,如果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