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33|回复: 0

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快来看看“你需要”的名师点评! ...

[复制链接]

52

主题

52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发表于 2018-7-28 21: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

点击标题下方“新读写”关注

2018年全国高考今天正式拉开帷幕,全国共有975万名考生报名,上海约有5万考生参加高考。随着第一场语文考试的结束,全国各地的作文题目,成为第一时间最受关注的话题。上海高考作文“被需要”会难倒首批00后考生吗?快来看看专家老师们是如何点评的吧!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名师点评】


01、真情实感,准确自然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非常有匠心,体现了命题者的思考。这个命题切入了社会、文化、心理深层,如果能稍加梳理思路,会很有发挥空间。


现在高考命题上,过去那种“励志”“抒情”的导向越来越少了,更多进入社会现实,进入文化与内心,其实也是鼓励考生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命题思路改变,未来的考生一定要注意,语文老师也要注意。


这个题目也比较容易发挥,不太会“偏题”。只要考生能从自己内心出发,逻辑合理、清晰表达自己对现在和未来的愿景,对自身的定位,就会是一篇好作文。最重要的是,不要套题,不要套路。请记住我总结过写作的八字真经:真情实感,准确自然。
 
——叶开(作家,收获杂志编审,语文教育家,编有《语文是什么》《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02、个人价值的实现

 
对于如何写这道作文题,语文特级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上海诗词学会理事,上海语言工作学会理事、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黄玉峰表示:


“今天的题目其实是“需要’、‘被需要’和‘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别人需要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最高的就是你的价值实现,你的价值实现应该是被需要。考生可以从思考奉献、努力、价值、人格、境界之间的关系着手,写这道作文题。”
 
——黄玉峰(语文特级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上海语文学会理事,上海诗词学会理事,上海语言工作学会理事)
 
03、思辩是议论文题中应有之义

 

我素来不认为有“思辩型”作文。思辩是议论文题中应有之义。不为扭转学生写议论文不加思辩的现状,上海也不会连续数年在材料中引导学生思辩。


而今,上海卷已由明确要求学生思辩变为隐去思辩要求,删除倾向性的“论题型”材料作文,由“请你证明材料倾向”变为“你怎么看”,给学生以更大的思辩、质疑、补充、抒自得之见的自由。思辩是所有议论性文章应有的思维方式,也是上海高考作文评价长期以来(在没有命制要求思辩的题目前亦然)坚持的标准,不单列为一型恐更有利于议论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思维品质。
 
还有作文中所谓的“一分为二”,几乎也成为套路。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对基本原则、底线、是非观的坚守,一分为二的结果很可能是没有立场,不分是非,专和稀泥。这种“你也对他也对、你也有错他也有错”式的一分为二,只是二分法的起步,也是作文思辨的第一步,离终点远着呢。把起点当终点不是一分为二吧。犹如你和他发生争执,相劝的人各打五十大板又各赏五个糖果,这种相劝有时让争执双方恨不得联合起来揍他一顿。
 
另外在写作时,一不要套题,因为你没本事套得不露痕迹;二不要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因为阅卷不是他们,我们和你们一样,都只以材料(题目)为据;三不要强己所难,迎合阅卷者,扬己所长才是正道;四不要低俗,即便说真话,低俗也会差评,也不要人为拔高虚假升华,因为这是大学招生,我们需要有情怀的知识分子;五、字要写大些,不要不仅难看而且‘’难看”(难以看清)…
 
——周宏(连续多年担任上海高考阅卷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写作学会副会长)



 
04、00后和“被需要”邂逅

 
一是贴近生活。题目很亲民,很温婉。“被需要”是一种幸福——家人需要你,朋友需要你,同事需要你,单位需要你……你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被需要”。当然,有时“这些”需要,也许一种干扰、一种负担……让人不堪重负、心力憔悴、心累……有时,因为这种被需要”可能是无休止的、没有对象的、是无休止的,是你能力无法承载的……渴望自我独立的人,可能更崇尚不“被需要”的人生理念,在自己的时空里实现自我的价值,不被世俗人情困扰……可见,被需要也充满矛盾……
 
谈“被需要的心态”,没有出乎预料,承继了一惯的海派风格,贴近生活,希望学生在当代语境下关注生命的需要、探讨生活的本质。题干具有很强的表述引导性,在审题上无阅读障碍……唤醒学生阅读积累、生活积累。但生命的本质,生活的哲理寓于材料中,材料本身又隐含了丰富的信息,于是也就具有了丰富的思考角度。所以,一定会有很好的区分度!
 
二是注重思辨。所给材料本身已经体现了二元论的逻辑——“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一指向内在需求,一指向外部。生命的本质、生活的逻辑寓于材料中,既注重思辨,也具有哲学意味,强化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检测!其实,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即便题面不出现二元论,在立意层面也一定是强调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多维度思考讨论人、生活、社会的典型现象。
 
——周家宏(上海市市西中学语文组组长)
 
05、引导对完满人生建设

 
人一般首先想到的是满足自身的需要;其次会想到其他人的需要。社会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人组成的。因此,人的完满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完成的。但这种完满对人自身意义的实现虽然是人内在的“普遍”存在,当下却极其缺乏这种社会性认知,尤其缺乏对 “被需要”的这种“普遍的人性存在”。


因此,这道题总体上说,是一种对人生需求的认识与引导,是一种对完满人生建设的认知与引导,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引导,也是对全社会幸福生活建设的引导。题目在引导中切中时弊,是一道很有写作空间“切问近思”题。
 
写作时,可以贴近现实生活写,也可以由现实生活引向我们的文化深处,例如“仁”即二人,即在心里装着别人等。既可全部正面写,也可以正反对照写。
 
总的说,这道题作为人生需求认知的引导,学生并不陌生,马斯洛关于人生需求的五个层次,一般知道。关键是要认识到“需求”与“完美人生建设”的关系
 
——黄荣华(复旦附特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
 
06、“需要”与“被需要”

 
这道作文题还是延续近几年的现象类的作文。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关注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现象很普遍。既然很普遍,就要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该现象为什么具有普遍性。


“被需要”是由人的性质决定的,人是社会性动物,有自身的需要,当然也需要他人,而不可能离开社会离开他人孤立存在,而一个人渴望被他人需要,除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之外,还有一个感恩的因素存在,因为我们自身也享受过或正在享受他人的恩荫。如从昨天到今天,许多人祝福高三学生,给高三学生加油,还有不参加高考的同学为参加高考的同学送考、陪考,这都是渴望需要并实施“需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如网络、微信,这种“被需要”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人们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烈。


个体原因就是内心的渴望,就是利他的自我需求。对于“被需要”的后果我们也要理性分析,如果真正出于利他,那当然是牺牲、奉献精神,如果只是刷存在感,那倒是利己的表现。还有你所认为的他人需要是不是真的需要,如果是不需要,或者强加的“需要”,那就是伤害,如此时,老师再去关心高三学生语文作文是怎样写的,审题对不对,那就是帮倒忙。
 
——李新(复旦附中青浦分校语文高级教师)
 
07、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这个题目不错,贴近社会发展现实,学生有话可说,但是,对于课外阅读还是有相当的要求,而这就是全文是否能出彩的关键。
 
可以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这种“被需要”心理的合理性和普遍性,然后荡开一笔,这种心理虽然合理和普遍,却需要相应的社会才能实现:如霍布斯那种自然状态,想来这种心理即使有也难以实现,因此要到涂尔干说的“有机联合”的社会才有可能实现,而这样的社会必定在精神(道德和法治)和物质层面均达到较高水平。


国人眼下这种“被需要”心理的普遍化,正与我国社会发展相应。但是要注意,“被需要”心理虽然合理,却也可能走向歧途:“被需要”应该是感受到他人确实的需要而产生的,要尊重需要者,而不能只顾及自己感受,如当年陈光标的高调慈善不合适;更可怕的就是因为预计并自信“被需要”而主动干涉他人生活。


至于有人利用这种“被需要”心理而谋取私利,虽然可恶,却不应因此因噎废食。毕竟人间的自发善意可贵,“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当自发的桥梁建立之时,几座坏桥不应被夸大。
 
再高级一点,也许这种“被需要”心理就是罗尔斯和诺齐克关于“分配正义”争论的核心:诺齐克正是体悟并相信这种“被需要”心理以及人们会对此有所反应而拒绝了“分配正义”?
 
——王健瑶(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师,教龄13年,多年参与高考阅卷)



 
08、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018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需要”和“被需要”非常亮丽。
 
从作文题本身来说,非常适合学生来写,但要写好又不是非常容易,有一定的区分度。
 
“需要”是指缺乏某东西而产生的一种“想得到”的心理状态。“被需要”是有价值要体现的心理状态。学生可以从自身的需要和被需要写起,如从现实来看学生可以写需要父母的关爱,但又可以成为父母的精神支柱;从未来来看需要社会的帮助,又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写的范围非常广大。
 
同时,我们要看到这个作文题的精心之处就是将关注点落实到每个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我们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的特点,即每个个体的获得感,有很强的人文关怀的色彩。学生要写好一定要体现这点,即每个个体都是有自身的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同时我们每个个体也要关注他人的需要,关怀他人的需要,整个社会要关注每个个体的需要,关怀每个个体的需要。所以这点是体现学生水平的地方。
 
还有,作文题依然保持“抽象”概念的特点,保持“思辨”的特点,从“需要”和“被需要”的抽象概念,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发生、存在的现象,仔细思辨这样的现象,理性体会存在的但自己没有注意的一些细节,非常有意义。
 
——张林(交大附中高级教师,杨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09、归属需求

 
“被需要”的心态即是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归属需求”,它又分为两个层级,分别是“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体现自己的价值”也即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建立在“归属的需求”之上的。只有在被他人的需要中,在自我与他人的关联中才能实现自我。正所谓“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而社会是人际关系的总合,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他人不但不是你的地狱,反而是你自身存在的确证。
 
——王召强(复旦附中语文高级教师)


10、“需要”与“被需要”非简单的二元思考


所谓“一脉相承”,就是与上海近几年的命题风格一致。所谓“气味相投”,就是与新课标气味相投,与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气味相投,与一线语文教学气味相投。


具体可以用以下几点概括:依然显大气却不失严谨,这是就命题特点而言。上海高考作文题始终被评价为显大气,有格局,是因为它有纵横千里的思考视野和上下开阖思想空间,但在措辞上始终斟酌有加严谨有度。“需要”与“被需要”,是人之共有的心态,涉及方方面面。而“关注自身”与“渴望被他人需要”的界定,则有助于锁定思考角度。


依然接地气却注重视野,这是就材料内容而言。选取的材料非常的平易,所以有利于考生调动积累激活思维,多角度全方位地去选择值得写又写得出的视角立意。而这里的生活又是因人而异、因眼界的不同而不同、因对“需要”与“被需要”认识的不同而不同。


依然重灵气却讲究思辨,这是就思维导向而言。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水平的高下,往往取决于思维品质的高下。注重思辨是上海高考作文命题长期以来形成的特点,今年也是如此。而好的作文应有水的灵动与变通,它表现在语言结构,更贯穿于思维过程。“需要”与“被需要”非简单的二元思考,它隐含着人生价值与心态的种种关系的思考。


 依然讲正气却避免说教,这是就价值导向而言。考试具有甑别选拔功能,也有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正面引导考生对有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展开思考,体现了高考作文题独特的价值导向,也体现了语文高考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注。


——王伟娟(曹杨二中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华东师大特聘教授 王伟娟)




11、高考作文命题之难


高考作文命题之难,在于如何通过短短数语,向万千考生提供一种联通人类母题与个体经验的可能。题目的命意扎根于社会或生命的本源,而每一个学生的表达则是枝叶与花果,枝叶花果是丰富的有个性的,但又能让我们读出两者间若隐若现的脉络。



2018年上海作文题关键词是“需要”与“被需要”,“需要”源于人的社会属性,又发自每一个个体,兼有需要与被需要、物质和精神多重含义,较好地实现方寸与万象之间的平衡。


可惜的是,这道题目在表述上略有瑕疵,该命题可能是想提供一种“自身需要”和“他人需要”的对立关系,以此形成思维张力,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渴望被他人需要”就是一种“自身需要”,属于同义反复。这种表述很容易使部分学生陷入语义辨析的陷阱,从而失去思考的大方向。


——郑桂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2、“被需要”到“自我实现”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对于如何认识自我,以及如实现自我价值,进行一个有层次的分析,本质上也是在考察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满足自我的诸种物质需要,实现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这是生活中人的基本“需要”,但生活中确实存在“被需要”的现象,作文的难点在于:破题的时候要点明:为什么“被需要”可以获得“自我实现”?


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被他人,被集体需要,说明个人承担着责任,被需要感,本质上是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责任担当与使命担当中,人意识到他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这就产生了自我价值的肯定;被需要感也说明,个人离不开他者、集体与社会的认同,被需要感本质上是归属感,是家园感,被他者、集体与社会需要,说明能够与他者融为一体,从而有了归属感,由于意识到自身对于他者是有意义的,因此被他者所接受,这会产生自我价值的肯定


这个题目关涉到哲学中的自我确认与社会确认的关系,因此比较有难度,但这个题目秉承了上海高考语文强调对思辨能力的重视,也在意料之中。写出一篇好作文,不仅仅需要语文表达能力,还需要以思辨地方式来表达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需要理论思维能力,这也是对当下的语文教育的较高的要求:不仅要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还要进行理论思维能力与人生观的教育。
 
——刘旭光(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美学会副会长)

编辑:艾彼

更多写作指导、热门时文、写作素材、读书方法、学生佳作……尽在《新读写》杂志!投稿邮箱:xinduxie211@163.com。


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隆重推出

热门推荐

2022上海11区初三一模历史卷及答案!
2022上海11区初三一模历史
闵行 普陀 黄浦 奉贤 嘉定
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作者:匿名查看:13500回复:135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零)在一切都太晚之前,想写些
2022上海中考报名时间+条件出炉!(附日程安排表)
2022上海中考报名时间+条
来源:上海教育委员会官网 网址:http://edu.sh.gov.cn/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最新发布202
学霸云集!2021上中、华二特色班高考去向统计!
学霸云集!2021上中、华二
上海中学和华师大二附中,是沪上高中毫无争议的TOP2,学校的特色班实力放在全国也是
2022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考时间汇总!
2022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考时
信息来源:家长同学分享,仅供参考,具体以学校的考试通知为准,如果知道其他区的时间
请记住: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它更不...
请记住:双减,不减责任!
昨天小编和几个家长聊到关于现在孩子们的一些学习状态,让小编的感触比较深,特
非沪籍也能在上海高考!从小学到中高考,非沪籍报名条...
非沪籍也能在上海高考!从
资料引用:上海市教委、上海12333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上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月考后孩子总说“我都会做,只是粗心”,其实不然,真...
月考后孩子总说“我都会做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每当考试考砸了时都会有孩子这么说:这次考试太粗心了,其实我
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徒伤悲!千万要记住!
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徒伤
高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这个问题似乎难以作答。留住了高二就等于留住了机会,如果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