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04|回复: 0

梁启超: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不惑、不忧、不惧,顶天立地做一个人 ...

[复制链接]

38

主题

38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8
发表于 2018-11-9 01: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
九十五年前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的讲演。
在讲演中,
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
通过知育、情育、意育,
教人做到不惑、不忧、不惧。
他鼓励青年,
用意志战胜欲望,
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为学与做人
文 | 梁启超
图 | 梁启超手迹
01
如果我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
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
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
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
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
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02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
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到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知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
但仅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
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的学识。例如我想做农吗,怎么的改良土壤,怎么的改良种子,怎么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
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
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刻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
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
这种总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03
怎么样才能不忧呢?
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
“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人格完成就叫做“仁”。
但我们要知道,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要从人和人的关系上来看。所以“仁”字从二人,郑康成解他做“相人偶”。总而言之,要彼此交感互发,成为一体,然后我的人格才能实现。所以我们若不讲人格主义,那便无话可说;讲到这个主义,当然归宿到普遍人格。
换句话说,宇宙即是人生,人生即是宇宙,我们的人格,和宇宙无二区别,体验得这个道理,就叫做“仁者”。然则这种仁者为什么就会不忧呢?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所以《易经》六十四卦,始“乾”而终“未济”。正为在这永远不会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
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不做便连这一寸都不往前挪,那可真是失败了。
“仁者”看透这种道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所以《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换一方面来看,他们又信得过凡事不会成功的几万万里路挪了一两寸,算成功吗?所以《论语》:“知其不可而为之。”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成败可忧呢?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为什么呢?因为认定这件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的画出这一部分是我的,那一部分是人家的,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以为我们所得?既已没有东西为我所得,当然也没有东西为我所失。
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得。所以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人,还有什么得失可忧呢?总而言之,有了这种人生观,自然会觉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自然会“无人而不自得”。他的生活,纯然是趣味化艺术化。这是最高的情感教育,目的教人做到“仁者不忧”。

04
怎么样才能不惧呢?
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会有丰富的智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会才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俗话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着。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
《论语》记: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伸枨。子曰:“枨也欲,焉刚。”一被物质上无聊得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成刚也会变成绕指柔了。总之,一个人的意志,由刚强变为薄弱极易,由薄弱返到刚强极难。一个人有了意志薄弱的毛病,这个人可就完了。
自己作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什么事可做?受别人压制,做别人奴隶,自己只要肯奋斗,终必能恢复自由。自己的意志做了自己情欲的奴隶,那么,真是万劫沉沦,永无恢复自由的余地,终身畏首畏尾,成了个可怜人了。
孔子说:“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我老实告诉诸君说罢,做人不做到如此,决不会成一个人。但做到如此真是不容易,非时时刻刻做磨炼意志的功夫不可,意志磨炼得到家,自然是看着自己应做得事,一点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这便是意育的目的,要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05
我们拿这三件事作做人的标准,请诸君想想,我自己现时做到哪一件——哪一件稍微有一点把握。倘若连一件都不能做到,连一点把握都没有,嗳哟!那可真危险了,你将来做人恐怕做不成。讲到学校里的教育吗,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知育。就算知育罢,又只有所谓常识和学识,至于我所讲的总体智慧靠来养成根本判断力的,却是一点儿也没有。
这种“贩卖知识杂货店”的教育,把他前途想下去,真令人不寒而栗!现在这种教育,一时又改革不来,我们可爱的青年,除了他更没有可以受教育的地方。诸君啊!你到底还要做人不要?你要知道危险呀,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方法自救,没有人救你呀!
诸君啊!你千万别要以为得些断片的智识,就算是有学问呀。我老实不客气告诉你罢;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你不信吗?试想想全国人所唾骂的卖国贼某人某人,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试想想全国人所痛恨的官僚政客——专门助军阀作恶鱼肉良民的人,是有智识的呀,还是没有智识的呢?诸君须知道啊,这些人当十几年前在学校的时代,意气横历,天真烂漫,何尝不和诸君一样?为什么就会堕落到这样的田地呀?
屈原说:“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天下最伤心的事,莫过于看着一群好好的青年,一步一步的往坏路上走。诸君猛醒啊!现在你所厌所恨的人,就是你前车之鉴了。
诸君啊!你现在怀疑吗?沉闷吗?悲哀痛苦吗?觉得外边的压迫你不能抵抗吗?我告诉你:你怀疑和沉闷,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炼,所以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有了自觉,自然会成功。那么,学校之外,当然有许多学问,读一卷经,翻一不史,到处都可以发现诸君的良师呀!
诸君啊,醒醒罢!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你成人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相关阅读

《梁启超家书》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梁启超有子女十人,长大成人的有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九人,但是思忠英年早逝。他们个个成才,这和梁启超对他们的教育培养有密切的关系。九人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一个家庭中出了三个院士这也是极少见的。在20世纪的20年代一30年代,梁启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庄送往国外学习,这期间任公与子女有密切的书信来往。当时思顺与丈夫周希哲住在加拿大,思庄随姐在加,因此任公的信多先寄到思顺处再由子女传阅。信中表达了任公对子女们深切的关爱,及兄弟姐妹间的亲情。

“宝贝,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这句嗲嗲的话,不是出自小情侣之口,而是来自梁启超之手。
谁能想到,一辈子出生入死、叱咤风云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梁启超,在儿女们面前,却像一个撒娇、卖萌的小孩?
梁启超说,给孩子的爱,永远不怕多。
他的9个孩子,因为享用了“太多的爱”,个个成为杰出人才。其中,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航天专家梁思礼前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门三院士,在中国学术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屈指可数。梁家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精英家庭”,梁启超也被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人”。
他是怎样爱孩子的?

爱是流露:嗲声嗲气,威严全无
梁启超对孩子们的爱,从称呼上就可见一斑。他给每个孩子取昵称,一人还不止一个:
称大女儿思顺“大宝贝”、“娴儿”、“BABY思顺”、“顺儿”等,给思懿起了“司马懿”的外号,称思庄为“庄庄”,思忠为“忠忠”,思达为“达达”,思宁呼为“六六”,称小儿子思礼“老白鼻(BABY)”,或者集体称为“大小孩子们”“大孩子们、小孩子们”。
在当时,尤其是大家族,没几个家长这样称呼小孩。然而这些亲切到几近肉麻的昵称,梁启超从小喊到大,从来不顾父亲的威严形象。当孩子们三十多岁时,梁启超写信依然会这样开头:“大宝贝思顺,小宝贝思庄,还有两个不甚宝贝的乖乖”、“对岸一大群孩子们”。
孩子们长大后出国留学,梁启超也不忘通过书信来表达他的关心,而孩子们也一样焦灼地盼望着父母的音讯。梁启超写信是很勤快的,在1928年1月22日的信中,他说:“你们这些孩子真是养得娇,三个礼拜不接到我的信就噘嘴了,想外面留学生两三个月不接家信不算奇怪。”
他不光给孩子们写信,还给女儿们题写条幅,并裱成小型手卷寄给她们。梁启超给思庄寄过“千里一笑”,里面第一幅是梁启超漂亮的毛笔大字:饮冰室老人一首滑稽诗和给他爱女的一封信。第二幅小字信中写道:“小宝贝庄庄:我想你的狠,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你姊姊呢,他老成了,不会抢你的,你却要提防你那两位淘气的哥哥,他们会气不忿呢……小乖乖你赶紧收好吧。乙丑五月十三日爹爹寄爱。”
都说中国人含蓄内敛,梁启超恰恰是一个“反面教材”,对孩子真情流露,爱意满满。这种奔放的情感,换来的不是娇惯的孩子,反而是孩子对父亲的“娇惯”。
思忠曾写了六张纸的长信给父亲,教他如何保重健康,梁启超“抱怨”道:“好啰嗦的孩子,管爷管娘的,比先生管学生还严,讨厌讨厌。但我已领受他的孝心,一星期来已实行八九了。”
梁启超把“情育”与“智育”“意育”并列,作为人生教育的三大方面。“情育”当中,又首先重视陶冶亲情。他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老实说,要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经过汹涌的爱的灌溉,一家人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氛围。

(1934年,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左起)在天津“饮冰室”前。)

爱是专一:“大闹”徐志摩婚礼
今天很多年轻人,是通过“相亲”结缘的,但他们不知道,梁启超是“相亲”模式的创始人!
思想前卫的梁启超深知“包办婚姻”之害,当子女谈婚论嫁时,坚决不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一套。于是他探索出了一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理想婚姻制度”——“父母选择,子女做主”,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亲”。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姻缘,就是梁启超“精心策划”的。
他给思顺的信中写道:“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好孩子,你想希哲如何,老夫眼力不错罢。徽音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我希望往后你们弟弟妹妹们个个都如此,这是父母对于儿女最后的责任。”
梁启超热衷于婚姻自由,却坚决反对乱来。有一位叫何惠珍的红颜知己,三次对梁启超表达爱意,但他都以家有妻室明确拒绝。所以他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们,希望他们在感情上做到负责、专一。
梁启超对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非常不满。有意思的是,梁启超被请去当证婚人,婚礼上,他发表了一份另类“证婚词”,让在场宾客大跌眼镜: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徐志摩是梁启超非常喜爱的学生,他这么说,是希望徐志摩能对婚姻负起责任,有个美满的家庭,可谓良苦用心。
第二天,梁启超又把这份“训言”写信告诉海外的孩子,他写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它,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在父亲婚姻观的影响下,儿女们对爱情都非常理性、忠贞,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

(梁启超长子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合影)

爱是尊重:放任孩子,爱啥干啥
有人问梁启超:“你信仰的什么主义?”
梁启超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
趣味主义是梁启超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所以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体察,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专业兴趣。
思庄在麦基尔大学就读一年后,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学着学着,思庄发现生物学无法引起她的兴趣,十分苦恼,于是向大哥思成诉说。
梁启超知道后,非常后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思庄后来改学十分冷门的图书馆学,考入了哥伦比亚图书馆学院,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思忠想走军事政治的路。梁启超有段时间住院,思忠很焦急,出了身大汗,随后着凉,回学校后病了几天。
梁启超打趣说:“忠忠真没出息,这样胆子小,还说当大将呢。”尽管如此,他经过考虑,依然支持思忠去美国学政治。
思忠回国后,成为国民革命军炮兵上校,在淞沪会战中有出色表现。
思成学了当时冷门的中国建筑史,思永也学了更加冷僻的考古学,兄弟俩后来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余的孩子们也成为国内各行各业的精英,显示了梁启超独到、深邃、博大的学术眼光。
梁启超认为事业无所谓大小,认定一件事去做,就是可敬的。在孩子们的专业学习上,他会为长远考虑,但一定以孩子的兴趣为首要原则。他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梁思礼与杨利伟等5名中国航天员合影。)

爱是宽容:成绩不在区区一时
梁启超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业,极尽所能给孩子们优质的教育,但对于学业成绩,他显得“心很大”。
思庄曾经计划考国外大学,为了适应海外学习,需要补习英文。但有好几次测试,她都没及格。梁启超听说后,没有责怪她,反而安慰说:“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自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汝等都会自己用功,我所深信。将来计算总成绩不在区区一时一事也。”
思庄备考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时,梁启超再次劝她:“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你若看见别的同学都入大学,便自己着急,那便是‘孩子气’了……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因为是提高了一年,功课赶不上,也是应该的。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须用相当的努力便好了。”
没有压迫,没有责备,肩负父亲信任的思庄,最终顺利考上了麦基尔大学。
梁启超能够宽心对待,自然还有另一原因,就是深信孩子们“都会自己用功”。这种自觉的学习态度,也是梁启超在家庭生活中反复强调的。
他常常教育孩子们要有尽其所能、刻苦学思的态度,“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他注意在家庭里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流亡日本期间,他亲自在家教女读书,并专门请家庭教师教“数理化”,还在家里建了一座实验室。



爱是坚强:宠辱不惊,笑对人生
梁启超只活了56年,一生经历波澜起伏,大起大落,但“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炼”。在人生历程中,他宠辱不惊,一生热情似火,乐观进取,为子女树立了磨砺意志的榜样。
在林徽因父亲遇难后,梁启超多次致信思成和海外的孩子,强调“人之生也,与忧患惧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总要常常保持这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
晚年病重时,他指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唯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
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依然坚持“趣味主义”:“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味淋漓。什么悲观、厌世这种字面,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就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
这种乐观精神在子女身上得到了传承。
抗日战争期间,思成、思永两家人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大西南,蛰居偏僻闭塞的四川李庄,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梁思成、林徽因两人还身患重病,家中实在没钱可用的时候,思成只能典当衣物维持生活,把派克钢笔、手表都“吃”掉了。他还开玩笑说:把这只表“红烧”了吧!这件衣服可以“清炖”吗?
梁启超的外孙女在《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中写道:“父亲的光环并没有保护他们,他们经历了中国知识分子所经历的一切苦难,但他们都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笑对人生,这就是梁启超对儿女们的珍传。”
我们时常担心会不会对孩子“溺爱”。真正的爱,从来不是一味满足,而是把美好的品质传授给他。正如梁启超所说:“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困苦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炼出来。”
父母疼爱孩子是天性,也是最美好的情感,爱本身会让孩子生出自我反省的能力,如果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传授给孩子更多的优秀品质,会给孩子的心灵涂上一层温暖的底色,让孩子推己及人,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对待他人。
给孩子的爱,从来不怕多。
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育儿家”。梁启超一生有九个子女,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经济学家,合著《中国近代经济史》;三女思懿,著名社会活动家;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奔赴新四军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可谓“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从不强求子女的成绩,但是十分在意子女的品行。他曾说过:“你如果做成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他从小教导子女“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梁启超的九个孩子无一不是品德高尚之人。他的大女儿在丈夫去世之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却始终不肯向日本人低头。三子梁思忠,在淞沪战场浴血奋战,以身许国。
梁启超认为孩子学到知识、内心快乐比成绩更重要。有一次梁思庄考了班里十六名,内心沮丧,他在信中这样安慰道:“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梁启超不强迫孩子学“热门专业”,认为顺从孩子自己的兴趣最重要。本来,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习生物学,但思庄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他便又忙写信道:“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后来梁思庄改学图书馆学,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最终成为一名图书馆学专家。正因为梁启超不干涉孩子的选择,所以他的九个孩子分别在建筑、考古、军事、经济、文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
  传承好家风
  代代赤子心
梁启超从小就培养子女的爱国情感。在日本时,他每天晚上都会让子女围坐在小桌旁,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爱国英雄的故事。梁思礼晚年时曾感慨道:“从小父亲就给我们讲爱国故事,要我们长大后‘爱国如家’,因此我们都传承了父亲的爱国基因。”
梁思成早年因为车祸伤及脊椎,后来得了脊椎软骨硬化症。但当美国人想聘他到美国工作以便治疗时,梁思成毅然拒绝了。他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之中,我不能离开她,哪怕仅仅是暂时的。”
梁启超九个子女中有七个曾到国外留学,成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完全有条件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享受优厚的物质待遇。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们没有一人留居国外,都是学成后回国,与祖国共患难。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谈及祖父对她的影响,她说,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祖父非常开明又有超前的眼光,“祖父认为家风不能只想到家,应该首先想到国,先有国才有家。”
“祖父说,人必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父亲经常用这句话教育我们,为祖国奉献全部。”梁思礼的女儿梁旋说,父亲继承了祖父开明的教育方式,他从不强迫子女做不喜欢的事,而是随子女心愿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 
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水调歌头 

[清] 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
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
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
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
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
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清] 梁启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
扶桑之居读书尚友既一载,耳目神气颇发皇。
少年悬弧四方志,未敢久恋蓬莱乡。
誓将适彼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问政求学观其光。乃于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九年腊月晦日之夜半,扁舟横渡太平洋。
其时人静月黑夜悄悄,怒波碎打寒星芒。
海底蛟龙睡初起,欲嘘未嘘欲舞未舞深潜藏。
其时彼士兀然坐,澄心摄虑游窅茫。
正住华严法界第三观,帝网深处无数镜影涵其旁。蓦然忽想今夕何夕地何地,乃是新旧二世纪之界线,东西两半球之中央。
不自我先不我后,置身世界第一关键之津梁。
胸中万千块垒突兀起,斗酒倾尽荡气回中肠。
独饮独语苦无赖,曼声浩歌歌我二十世纪太平洋。巨灵擘地鑱鸿荒,飞鼍碎影神螺僵。
上有抟土顽苍苍,下有积水横泱泱,抟土为六积水五,位置落错如参商。
尔来千劫千纪又千岁,倮虫缘虱为其乡。
此虫他虫相间天演界中复几劫,优胜劣败吾莫强。主宰造物役物物,庄严地土无尽藏。
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
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汉之安息,今从之。邻相望。
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及印度、埃及、小亚西亚是也。
厥名河流文明时代第一纪,始脱行国成建邦。
衣食衎衎郑白沃,贸迁仆仆浮茶梁。
恒河郁壮殑伽长,扬子水碧黄河黄。
尼罗埃及河名。
一岁一泛溉,姚台姚弗里士河、台格里士河皆安息大河名。
蜿蜿双龙翔。
水哉水哉厥利乃尔溥,浸濯暗黑扬晶光。
此后四千数百载,群族内力逾扩张。
乘风每驾一苇渡,搏浪乃持三岁粮。
汉书《西域传》言:“渡西海不得风,或三岁乃达。”
西海即地中海也。
就中北辰星拱地中海,葱葱郁郁腾光铓。
岸环大小都会数百计,积气淼淼盘中央。
自余各土亦尔尔,海若凯奏河伯降。
波罗的与亚剌伯,二海名。
西域两极遥相望。
亚东黄渤谓黄海、渤海。
壮以阔,亚西尾闾身毒洋。
谓印度洋。
斯名内海文明时代第二纪,五洲寥邈殊未央。
蛰雷一声百灵忙,翼轮降空神鸟翔。
哥伦布初到美洲,土人以为天神,见其船之帆,谓为翼也。
咄哉世界之外复有新世界,造化乃尔神秘藏。
阁龙日本译哥伦布以此二字。
归去举国狂,帝国挟帜民赢粮。
谈瀛海客多于鲫,莽土倏变华严场。
朅来大洋文明时代始萌蘖,亘五世纪堂哉皇。
其时西洋谓大西洋。
权力渐夺西海谓地中海,用汉名也。
席,两岸新市星罗棋布气燄长虹长。
世界风潮至此忽大变,天地异色神鬼瞠。
轮船铁路电线瞬千里,缩地疑有鸿秘方。
四大自由谓思想自由、言论自由、行为自由、出版自由。
塞宙合,奴性销为日月光。
悬崖转石欲止不得止,愈竞愈剧愈接愈厉卒使五洲同一堂。
流血我敬伋顿曲,觅得檀香山、澳大利亚洲者,后为檀岛土民所杀。
冲锋我爱麦寨郎。
以千五百十九年始绕地球一周者。
鼎鼎数子只手挈大地,电光一掣剑气磅礴太平洋。太平洋,太平洋,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张肺歙地地出没,喷沫冲天天低昂。
气吞欧墨者八九,况乃区区列国谁界疆。
异哉似此大物隐匿万千载,禹经亥步无能详。
毋乃吾曹躯壳太小君太大,弃我不屑齐较量。
君兮今落我族手,游刃当尽君所长。
吁嗟乎,今日民族帝国主义正跋扈,俎肉者弱食者强。
英狮俄鹫东西帝,两虎不斗群兽殃。
后起人种日耳曼,国有余口无余粮。
欲求尾闾今未得,拚命大索殊皇皇。
亦有门罗主义北美合众国,潜龙起蛰神采扬。
西县古巴东菲岛,中有夏威八点烟微茫。
太平洋变里湖水,遂取武库廉奚伤。
蕞尔日本亦出定,座容卿否费商量。
我寻风潮所自起,有主之者吾弗详。
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
水银钻地孔乃入,物不自腐虫焉藏。
尔来环球九万里上一沙一草皆有主,旗鼓相匹强权强。
惟余东亚老大帝国一块肉,可取不取毋乃殃。
五更肃肃云雨霜,鼾声如雷卧榻傍。
诗灵罢歌鬼罢哭,问天不语徒苍苍。
噫嚱吁,太平洋,太平洋,君之面兮锦绣壤,君之背兮修罗场。
海电兮既没,舰队兮愈张。
西伯利亚兮,铁路卒业,巴拿马峡兮,运河通航。尔时太平洋中二十世纪之天地,悲剧喜剧壮剧惨剧齐鞈鞺。
吾曹生此岂非福,饱看世界一度两度兮沧桑。
沧桑兮沧桑,转绿兮回黄。
我有同胞兮四万五千万,岂其束手兮待僵。
招国魂兮何方,大风泱泱兮大潮滂滂。
吾闻海国民族思想高尚以活泼,吾欲我同胞兮御风以翔。
吾欲我同胞兮破浪以飏。
海云极目何茫茫,涛声彻耳逾激昂。
鼍腥龙血玄以黄,天黑水黑长夜长。
满船沉睡我徬徨,浊酒一斗神飞扬。
渔阳三叠魂憯伤,欲语不语怀故乡。
纬度东指天尽处,一线微红出扶桑,酒罢诗罢但见寥天一鸟鸣朝阳。

贺新郎 

[清] 梁启超
昨夜东风里。
忍回首、月明故国,凄凉到此。
鹑首赐秦寻常梦,莫是钧天沈醉。
也不管、人间憔悴。
落日长烟关塞黑,望阴山铁骑纵横地。
汉帜拔,鼓声死。
物华依旧山河异。
是谁家、庄严卧榻,尽伊鼾睡。
不信千年神明胄,一个更无男子。
问春水、干卿何事?我自伤心人不见,访明夷别有英雄泪。
鸡声乱,剑光起。




壬寅




纪事二十四首其一

[清] 梁启超
我非太上忘情者,天赐奇缘忍能谢。
思量无福消此缘,片言乞与卿怜借。




刘荆州

[清] 梁启超
二千年后刘荆州,雄镇江黄最上游。
笔下高文蠹鱼矢,帐前飞将烂羊头。
忍将国难供谈柄,敢与民权有夙仇。
闻说魏公加九锡,似君词赋更无俦。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隆重推出

热门推荐

2022上海11区初三一模历史卷及答案!
2022上海11区初三一模历史
闵行 普陀 黄浦 奉贤 嘉定
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作者:匿名查看:13500回复:135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零)在一切都太晚之前,想写些
2022上海中考报名时间+条件出炉!(附日程安排表)
2022上海中考报名时间+条
来源:上海教育委员会官网 网址:http://edu.sh.gov.cn/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最新发布202
学霸云集!2021上中、华二特色班高考去向统计!
学霸云集!2021上中、华二
上海中学和华师大二附中,是沪上高中毫无争议的TOP2,学校的特色班实力放在全国也是
2022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考时间汇总!
2022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考时
信息来源:家长同学分享,仅供参考,具体以学校的考试通知为准,如果知道其他区的时间
请记住: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它更不...
请记住:双减,不减责任!
昨天小编和几个家长聊到关于现在孩子们的一些学习状态,让小编的感触比较深,特
非沪籍也能在上海高考!从小学到中高考,非沪籍报名条...
非沪籍也能在上海高考!从
资料引用:上海市教委、上海12333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上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月考后孩子总说“我都会做,只是粗心”,其实不然,真...
月考后孩子总说“我都会做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每当考试考砸了时都会有孩子这么说:这次考试太粗心了,其实我
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徒伤悲!千万要记住!
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徒伤
高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这个问题似乎难以作答。留住了高二就等于留住了机会,如果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