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58|回复: 0

上海市延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复制链接]

23

主题

23

帖子

5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6
发表于 2019-5-13 10: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2018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6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上海市延安中学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
1.按要求填空。
(1)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京口”就是今天的___________市。
【答案】    (1). )落木千山天远大     (2). 澄江一道月分明    (3). 是处红衰翠减     (4). 苒苒物华休    (5). 镇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及文学赏识了解识记能力。诗文默写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澄、衰、苒。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按要求选择。
2.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B.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
A.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B.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C.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D.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答案】(1)A  (2)B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知道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判断出是何种修辞。本题题目是“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拟手法,“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分为拟人(将物比做人)和拟物(将人比作物,或将甲物化为乙物)。A项,没有使用比拟手法。B项,把春风比作剪刀,属于拟物。C项,赋予花和鸟以人格化形象,属于拟人手法。D项,“羌笛”怨“杨柳”,赋予羌笛人格化形象,属于拟人手法。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名句含义能力。理解诗文名句含义,要抓住诗文名句中关键词语,结合其所在的文章,理解其含义,解答此类题,平时要注意积累,对于诗文名句的背诵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和《墨子》‘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意思是:爱护和尊敬别人的人必然被人爱护和尊敬,而厌弃和憎恶别人的人也必然被人厌弃和憎恶。A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意思是: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B项,“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C项,“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意思是:人与人交往,要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D项,“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意思是:用瞪眼回击瞪眼,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故选B。
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英国历史学家彼得•伯克在《什么是文化史》一书中说,西方近代的阅读方式可能有三个转变,其过程极其缓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西欧社会开始从口述社会向读写社会转变。
⑵这一转变从中世纪开始,首先出现在社会上层的贵族和神职人员;9世纪时,开始有了对在修道院缮写房工作的抄写员要默读的规定。在这之前,他们在抄写文本时,【甲】是以口述或是朗读的方式来进行。15世纪,随着古登堡印刷术的推广,口述传统凋零,不过音读没有消失,【乙】再也不是主流而已。
⑶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400年后,1450年左右,德国工匠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在美因茨问世,羊皮纸时代宣告结束,纸张时代从此来临。自此书籍的材质、内容、语言以及阅读的方式都开始悄然变化。伴随印刷文化,眼睛加快了速度,声音被迫沉默。美国有学者认为印刷厂成为将西方引入现代的关键角色之一,这场印刷革命把西欧社会从口述社会带进了书面社会,人们开始更加习惯默读。
⑷古登堡印刷术问世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书籍增多,1450年到1500年间,大约有2.7万余部作品印刷刊行。到1500年,欧洲已经有250多个印刷中心。威尼斯的阿杜斯公司开创了口袋书的先河,让书籍的价格降低,现代书籍就是直接由其演化而来。普通读者能够接触到的书籍越来越多。15世纪末,书面文字以近千年来从未有过的方式丰富充实了欧洲社会。
⑸伴随着书籍的极大丰富,识字率也在上升,从16世纪起,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积累的财富日益增多,越来越推动社会教育的发展。英国在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时期前所未有地富强,各种学校纷纷涌现,文化得到普及。1642年,英国城镇约有60%的人会写自己的名字(乡村只有38%).据估计,有3/4的牧羊人、渔民、建筑工人、小农,2/3的乡村店主和手工业者,以及一半纺织服装贸易商都可以进行少量阅读,但不会写字。
⑹地方印刷商为赢得更多读者,不断出版廉价的盗版书籍。盗版书为那些买不起书的人提供了机会,阅读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畅销书行业由此诞生,不过当时最流行的依然是宗教作品,其地位堪与20世纪的恐怖小说或爱情小说相媲美。
⑺16、17世纪,人们开始阅读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当时报道时事新闻的印刷品花样繁多,最流行的是提供省内、国内以及欧洲新闻梗概的单页简报。同一时期,欧洲开始出现第一批学术期刊。书贩们驾着马车挨家挨户叫卖。创作于1611年的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里就有一个叫卖书的小贩。在那个时代,书籍随处可见,价格便宜、大小适中、携带方便,阅读成了稀松平常的事,连小孩都开始阅读报纸、传单、小说,甚至是游记历险故事。主妇们则沉迷于浪漫爱情故事。17世纪的肖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独处在精致的居室内、聚精会神读书的荷兰妇女。'
⑻从这一时期开始,西欧读者的阅读方式由精读转变为泛读,阅读的目的变为广泛涉猎某个甚至多个题目。
⑼除了印刷术和教育的普及,从朗读到默读的革命还关系到宗教革命。有欧洲学者认为,默读首先兴起于基督教人士间,7世纪至11世纪在不列颠群岛,随后在欧洲大陆的修道院抄写室传开。
⑽借着默读,读者终于能够与书本及文字间建立一种不受拘束的关系,读者可以从容地检视它们,从中汲取新观念。
⑾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有些普通读者也开始默读,识文断字的普通男女都得以将自己与上帝的对话“内化并且个性化”。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这种做法到了15世纪更加明显,一些教条主义者对这种新风潮开始警惕起来,他们认为,默读让人可以做白日梦,导致怠惰。和马丁•路德同时代的罗马某神学家就主张说,教会的建立所根据的书本需要维持神秘,只有透过教宗的权威与权力才可加以诠释。与此相反,路德宗教徒则宣称人有权利来替自己解读上帝的话,无需见证人或中介者。
⑿16世纪时,在个人阅读中感受上帝对自己的赐福,被看作是值得效仿的神圣范例,在欧洲社会得到普遍认可,被动听读日渐消亡。随着读写的普及,普通民众不再需要教会的干预,而是通过个人默读与神灵单独对话。
⒀到了19世纪,个人主义阅读的捍卫者爱默生开列了一份个人圣书目录,并且他充分利用了默读技艺。他坚持认为“阅读乃属个人、孤独的行为”,“所有这些书籍都是宇宙意识的庄严表达,……它们是用来私下阅读的,是要放在曲拢的膝盖上阅读的。我们不能用嘴唇与舌尖来与其沟通,而必须发自泛红的脸颊与悸动的心。”
⒁默读使读者与书籍之间建立了更自由、更亲密的内在关系,就此,口述传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化石”淡出历史舞台。人人都可以在私下、静谧的环境里专注地享受开卷之乐。
4. 根据上下文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②段甲、乙处的一组词语是
A. 大多  恐怕    B. 通常  只不过
C. 必定  只不过    D. 通常  恐怕
5. 第⑶段中的画线句“声音被迫沉默”在文中的意思是
6. 作者认为西方印刷术问世后,带来了哪些主要变化?
7.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彼得•伯克认为,在西欧社会中,从口述社会向读写社会转变的过程极其缓慢。
B. 故事、肖像画等有形载体能帮助作者从中发现证据以研究阅读的历史变迁情况。
C. 宗教作品是15至16世纪欧洲最流行的畅销书,说明当时教会的影响力非常大。
D. 用“社会化石”比喻口述传统,说明19世纪书籍阅读已经彻底取代口述或朗读。
8. 简要概括默读的好处。
9. 爱默生认为“阅读乃属个人、孤独的行为”,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答案】4. B    5. 口述传统凋零(意近即可)   
6. 书籍增多;识字率上升;阅读得到普及(或:阅读群体扩大)。    7. B   
8. ①可以不受拘束地(自由地)检视文字(书本);②可以更私密更专注地享受阅读的快乐。   
9. “阅读乃属个人的行为”,阅读是一个人的自觉行为,由人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追求,在个人的阅读中,感受书本或上帝对自己的赐福,享受知识、体会愉悦,完成个体与书本或神灵的对话。“阅读乃属孤独的行为”,可以理解成读书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读者才能够与书本及文字间建立一种不受拘束的关系,读者可以从容地检视它们,从中汲取新观念,才能专注地享受开卷之。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察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词语能力。词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意义。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第②段甲、乙处的一组词语”,“在这之前,他们在抄写文本时”,这是介绍以前的情况,“甲”处应填“他们”一般情况下如何做的,所以应是“通常”,“再也不是主流而已”此句跟前句在意思上是转折关系,所以应是“只不过”。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要在文章中找到含有所要理解含义词语的语句,结合语句所在的上下文,理解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本题要求理解第⑶段中的画线句“声音被迫沉默”在文中的意思。仔细阅读第⑶段中的画线句及其所在的上下文,根据前文第二段中“口述传统凋零,不过音读没有消失”,以及后文“这场印刷革命把西欧社会从口述社会带进了书面社会,人们开始更加习惯默读”,可以推断出“声音被迫沉默”。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题目是“作者认为西方印刷术问世后,带来了哪些主要变化”,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文章第四段至第六段,仔细阅读这几段,可以从中筛选出“古登堡印刷术问世后,最明显的变化是书籍增多”“伴随着书籍的极大丰富,识字率也在上升”“英国在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时期前所未有地富强,各种学校纷纷涌现,文化得到普及。1642年,英国城镇约有60%的人会写自己的名字(乡村只有38%).据估计,有3/4的牧羊人、渔民、建筑工人、小农,2/3的乡村店主和手工业者,以及一半纺织服装贸易商都可以进行少量阅读,但不会写字”“地方印刷商为赢得更多读者,不断出版廉价的盗版书籍。盗版书为那些买不起书的人提供了机会,阅读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概括作者认为西方印刷术问世后,带来了哪些主要变化。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项,“故事……帮助作者从中发现证据以研究阅读的历史变迁情况”说法错误,“故事”议案是虚构的,文中并不是“故事”,而是作家的作品,原文为“创作于1611年的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里就有一个叫卖书的小贩……”。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题目是“简要概括默读的好处”,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文章第十段和第十四段,仔细阅读这两段,根据第十段“借着默读,读者终于能够与书本及文字间建立一种不受拘束的关系,读者可以从容地检视它们,从中汲取新观念”可以不受拘束地(自由地)检视文字(书本);第十四段“默读使读者与书籍之间建立了更自由……人人都可以在私下、静谧的环境里专注地享受开卷之乐”可以更私密更专注地享受阅读的快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章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本题题目是“爱默生认为‘阅读乃属个人、孤独的行为’,说说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属于向内挖掘类探究题。答题时首先要理解“个人、孤独”两个词语的含义。“个人”应是“在个人阅读中感受上帝对自己的赐福……而是通过个人默读与神灵单独对话”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自觉行为.“孤独”即“人人都可以在私下、静谧的环境里专注地享受开卷之乐”。这句话在文章第十三段,而对这句话进行阐释主要在文章第十段到第十四段,仔细阅读这几个自然段,从中提取信息,整合概括答案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答题时,最好能从筛选出来的信息中分条进行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⑴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⑵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⑶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⑷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⑸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⑹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⑺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⑻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⑼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⑽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⑾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⑿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⒀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球,国色天香。
⒁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⒂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⒃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⒄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⒅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0. 有人认为第⑴段到第⑶段似与文题“牡丹的拒绝”无关,可以删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阐述理由。
11. 本文从第⑻段开始转换视角,以第二人称“你”的角度来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12. 第⒀段到第⒂段对想象中的牡丹花开花落景象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请加以赏析。
13. 第⒅段说“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加以评析。
【答案】10. 不能删。文章开篇先以优美之词渲染牡丹之美并描绘人们为一睹牡丹奔赴洛阳的盛况,与下文牡丹到了花期却未开放形成对比,使行文跌宕起伏,避免平铺直叙。然后用传说来增强牡丹的传奇色彩,暗示其“拒绝”的个性,并为下文抒情议论作了铺垫。因而与下文内容联系密切。   
11. 从“你”的角度来抒写牡丹,这角色转换不仅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增加亲切感;而且也给阅读者提供了较大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令人如临其境,感知花未开时的萧瑟、花开花落时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感知了牡丹的个性和作者本身的审美体验和情感意趣。   
12. 通过描绘多种感觉来表现牡丹怒放时的辉煌与灿烂,花落时的绚丽与壮烈,如视觉上,想象“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进而想象其更丰富的色彩,掉落时的“绚丽”、“依然鲜艳夺目”等;嗅觉上,“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视觉上,“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的氤氲等,写出了牡丹壮美的生命姿态,富有感染力,引发哲思。   
13. 牡丹的“卓尔不群之姿”浅层义指其拒绝寒冷阴雨不开放的姿态,深层义指其拒绝苟且和媚俗、拒绝萎顿和衰老的精神状态,这些令人叹服;众人只看到其代表富贵的外形之美,而漠视了牡丹面对毁誉的安之若素、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执着于独立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等内在的高贵,而这也正是人的灵性、品位之美的呈现。由花到人,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耐人回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中段落作用能力。把握文章中段落作用,要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把握。本题题目是“有人认为第⑴段到第⑶段似与文题‘牡丹的拒绝’无关,可以删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阐述理由”,答题时先点明自己观点,然后明确前三段所写的内容,最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该内容与下文的关系,也就是陈述自己持有观点的理由。本文前三段主要描绘了牡丹的美并描绘人们为一睹牡丹奔赴洛阳的盛况。与下文主要写牡丹到了花期,人们都来观看牡丹,可是牡丹却未开放形成,两个部分内容形成对比,引出了牡丹不媚俗,不摄于皇威开花被赶到洛阳的传奇故事,暗示其“拒绝”的个性(内容上),并为下文抒情议论作了铺垫(结构上)。由此得出文章前三段内容与后文关系密切,不能删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人称作用能力。人称的作用题型是针对文章中运用的人或人称变化设置。解答这类题目基本思路是结合考题内容对人称作用进行分析。除了掌握各种人称作用外,还要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作答。本题题目是“本文从第⑻段开始转换视角,以第二人称‘你’的角度来写,请赏析其表达效果”,主要考查第二人称“你”的作用,第二人称以“你”或“们”行文,是“我”在向“你(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 有时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运用自由灵活,便于作者发感情;以倾吐式叙事、呼告式情的方式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对话和沟通交流,增强文章的性、亲切感和真切感。本文第八节写到了牡丹盛开的时节,赏花的人来到了洛阳,而母却没有开放,作者此时采用第二人称“你”,从“你”的角度书写此时赏花人的感受,容易引起读者感知到没有赏到牡丹花盛开的遗憾,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让读者临其境,感知花未开时的萧瑟、花开花落时的壮丽景象。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中重要语段能力。赏析文章的语段,首先指出语段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分析语段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最后指出语段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指出第⒀段到第⒂段对想象中的牡丹花开花落景象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请加以赏析。仔细阅读文章第⒀段到第⒂段,圈出这几段中想象牡丹花开花落景象的描写的内容,可发现这些描写内容是从第二人称“你”的角度来描绘牡丹怒放时的辉煌与灿烂,花落时的绚丽与壮烈。描绘时,“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的氤氲,“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等属于视觉描写,“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属于嗅觉描写,这种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想象中牡丹花开花落景象,写出了牡丹壮美的生命姿态,富有感染力,引发哲思。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能力。理解句子含义,只要回归原文,找到它的上下文,并且明确句子里面的关键词就可以了。这一句话在文章末尾,那它就带有结尾的属性: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所以考虑的时候还是要考虑文章主旨。本题题目是:第⒅段说“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加以评析。题干已经指出这句话在文章的第(18)段,也就是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文中最后一段中句子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牡丹的“卓尔不群之姿”字面是指牡丹拒绝寒冷阴雨不开放的姿态。结合前文“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牡丹的“卓尔不群之姿”深层含义是指牡丹拒绝苟且和媚俗、拒绝萎顿和衰老的精神状态,这些精神状态令人叹服。“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根据前文“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这里的“品位”显然是指牡丹面对毁誉的安之若素、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执着于独立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等内在的高贵。或者说牡丹具有高贵的品质。它拒绝的是人们对它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是人们的盲目崇拜,它拒绝的是不属于自己的虚华,它所以拒绝,正是要固守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它所以拒绝,正是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使自己那一年一度的绽放来得更加庄严而壮丽。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样的热情,那拒绝的背后,是一份雷打不动的执着!而人们对于牡丹的牡丹面对毁誉的安之若素、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执着于独立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等内在的高贵是漠视的,人们只看到牡丹代表富贵的外形之美。再根据文章中“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显然作者这是借花写人,牡丹的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个性,也正是人的灵性、品位之美的呈现。由花到人,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耐人回味。
【点睛】人称的作用题型是针对文章中运用的人或人称变化设置。 解答这类题目基本思路是结合考题内容对人称作用进行分析。 除了掌握各种人称作用外,还要结合文本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作答。首先了解各种人称特点和作用。第一人是作者以“我”或“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的表达方式。“我”不一定是作者本人,在文中或起线索作用;或有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或形成对照,有揭示主题作用。第二人称以“你”或 “们”行文,是“我”在向“你(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 有时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 这种人称的运用自由灵活, 便于作者发感情;以倾吐式叙事、呼告式情的方式拉近与 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对话和沟通交流,增强文章的性、亲切感和真切感;在所写对象为物时,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文章常使用第三人称是以第三人称“他”或“他”的口吻叙述,作者 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以旁观者的身份用叙述他人事的口吻 客观地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的方式。这种叙述采用全方位的视角文章内容,能比较直客观地展现更广阔的生活、更复杂的事和更丰富的内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天矫①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天矫:卷曲而有气势。
14. 高中语文教材中《_______》也是写梦境的古诗,作者是______。
15. 下列对作品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第一句一反俗套,将“雨打花落”说成是“春雨添花”,顿出新意。
B. 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突显了小溪的幽静与林间的喧嚣热闹。
C. “飞云当面化龙蛇”形象地写出了飞云在空中飘舞、变幻的景象。
D. 本词语言清新明丽,借助想象,描绘了一幅充满浪漫色彩的画面。
16. 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
【答案】14.     (1). 《梦游天姥吟留别_》     (2). 李白    15. B   
16. 一个“动”字,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写出了春雨的播撒催发满山的野花,山花烂漫,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这人间的幽静美景之中,全然忘却了纷繁复杂的尘世。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对于课内、外要求诵读文学著作,对于古今中外著名文学作品,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作情况等方面知识。本题,根据题干提示的信息“高中语文教材中”“写梦境的古诗”“作者”,到记忆中提取进行答题即可。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作品分析错误的一项”,B项,“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说法错误,上片三、四两句运用的不是对比的手法,这两句意思是:我走到小溪深处,无数黄鹂飞跃啼鸣。潺潺流淌的溪水,相伴以黄莺悠扬婉转的啼鸣喧闹,这更加增添了春山的宁静。属于以有声衬无声。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语言能力。属于炼字能力考查。炼字题,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所炼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本题题目是:请结合语境对第二句“花动一山春色”中的“动”字作鉴赏。首先,分析“动”字所用的技巧:一个动字,化静为动,把本来静止的春色化为动态。第二,分析动调在刻画对象特点上的作用:它将春花与春色有机地融为一体。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看天代表性的景物,春雨播撒,满山鲜花盛开、争奇斗妍,就能呈现出一个生机勃勃、象万千的春天。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中的“闹”有异曲同工之妙。
【点睛】考查诗歌的练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此步可以省略);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四、点明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也。青州刺史范之子。太和中,为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秉法清勤,引为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治,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久之,行①河南尹,寻即真。肃宗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②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③。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储兵积粟,以为边备。未几,除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道元素有严猛之称。司州牧,汝南王悦④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匿于悦第,时还其家,道元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是时雍州刺史萧宝夤反状稍露,悦等讽⑤朝廷遣为关右大使⑥,遂为宝夤所害,死于阴盘驿亭。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注释]①行:这里是“代理”的意思。②沃野、怀朔……御夷:均为镇名。③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郡县驻防地仍准许使用古城邑名称。④司州牧,汝南王悦:汝南王,名元悦,当时担任司州牧。⑤讽:暗中劝谏。⑥关右大使:官名,处理雍州地区的事务。
17.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引为治书侍御史(       )
(2)累迁辅国将军(       )
(3)行河南尹,寻即真(        )
(4)时论薄之(       )
18. 下列加点词“为”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吾属今为之虏矣    B. 遂为宝夤所害
C. 我为鱼肉,何辞为    D. 不足为外人道也
1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蛮民诣阙讼其刻峻,坐免官。
(2)悦启灵太后请全之,敕赦之。
20. 对全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 郦道元多次升官,都与御史中尉李彪的提拔有关。
B. 郦道元父亲曾任青州刺史,后又升任尚书主客郎。
C. 郦道元执法苛严威猛,对违法的人和事毫不留情。
D. 郦氏兄弟俩与世人不能和睦相处,多有猜忌之心。
21. 汝南王元悦“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与郦道元“为宝夤所害”有什么关系?请做分析。
【答案】17.     (1). 引荐,推举    (2). 连续    (3). 不久,随后    (4). 轻视,看不起    18. AB   
19. (1)土著人到朝廷高发郦道元为官苛刻严厉,他(因这件事)被定罪被罢官。
(2)元悦(汝南王)禀告灵太后,请求(灵太后)使丘念保全,(太后)下令赦免丘念。    20. C   
21. 汝南王元悦建议朝廷让郦道元担任关右大使,别有用心。郦道元素来有苛严威猛的名声,执法严厉,让他去处理雍州地区的事务,必然要与已有谋反之心的雍州刺史萧宝夤产生强烈冲突,汝南王元悦是借萧宝夤的手杀死了郦道元。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引为治书侍御史”意思是“御史中尉李彪推荐他担任书侍御史”,所以“引”的意思是“引荐,推举”。(2)“累迁辅国将军”意思是“连续升任辅国将军”,所以“累”的意思是“连续”。(3)“行河南尹,寻即真”意思是“才让他代理河南尹职务,随后正式任职”,所以“寻”的意思是“不久,随后”。(4)“时论薄之”意思是“被当时舆论看不起”,所以“薄”的意思是“轻视,看不起”。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为’的用法相同的两项”,A项,为:表被动;B项,为:表被动;C项,为:表判断,可翻译成“是”;D项,为:介词,向,对。故选A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蛮民”,指土著人;“诣”,到;“阙”,指朝廷;“讼”,告发;“其”,代词,他,代指郦道元;“刻峻”,苛刻严厉;“坐”,指定罪;“坐免官”,被定罪被罢官。(2)中“启”,禀告;“全”,使动用法,使……保全;“之”,代指丘念;“敕赦之”,承前省略主语“太后”,翻译时补齐;“敕”,下令;“赦”,赦免;“敕赦之”,太后下令赦免丘念。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全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A项,“郦道元多次升官,都与御史中尉李彪的提拔有关”说法错误,原文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秉法清勤,引为治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是说由于道元执法清廉,尽心尽力,御史中尉李彪推荐他担任书侍御史。但是并没有说后面“连续升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都与御史中尉李彪的提拔有关。C项,“郦道元执法苛严威猛,对违法的人和事毫不留情”说法不正确,原文是“威猛为治”,意思是郦道元以威猛的手段来治理。D项,“郦氏兄弟俩与世人不能和睦相处,多有猜忌之心”说法错误,原文是“然兄弟不能笃穆,又多嫌忌,时论薄之”,意思是“郦氏兄弟不能和睦相处,相互多猜忌,被当时舆论看不起”,是说郦氏兄弟之间不能和睦相处,多有猜忌之心。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找到题目涉及的文段仔细阅读,筛选抓住文中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答案。本题要求分析汝南王元悦“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与郦道元“为宝夤所害”有什么关系。答题时先通读文章,在文章中圈画出“汝南王元悦‘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郦道元‘为宝夤所害’”的内容,相关内容在文章的第二段,本段指出汝南王元悦宠爱身边的近臣丘念,选任州官多听由丘念办理。郦道元把丘念逮捕投入监牢里。汝南王元悦就禀告灵太后请求保全丘念,太后下令赦免丘念。但是郦道元却冒死抗命,并趁机揭发元悦罪行。这时雍州刺史萧宝夤露出谋反的形迹,元悦就劝谏朝廷派遣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处理雍州事务,于是郦道元被萧宝夤所害。元悦劝谏朝廷派遣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处理雍州事务,其实是想借萧宝夤的手杀死了郦道元,公报私仇。因为郦道元把元悦的宠臣丘念逮捕入狱,还揭发元悦的罪行。而元悦知道郦道元素来有苛严威猛的名声,执法严厉,让他去处理雍州地区的事务,必然要与已有谋反之心的雍州刺史萧宝夤产生强烈冲突,到时借助萧宝夤的手就可以杀死郦道元。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人。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太和年中,任尚书主客郎。由于道元执法清廉,尽心尽力,御史中尉李彪推荐他担任书侍御史。连续升任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道元以威猛的手段来治理,当地有人到朝廷告发他严酷,他因而被免官。很久以后,才让他代理河南尹职务,随后正式任职。肃宗将沃野、怀朔……各镇一并改为州,这些郡县的驻防仍准许用古城邑名称。命道元兼任黄门侍郎,与都督李崇筹划郡县的设置、人员的去留、储备粮草,作为边境防务。不久,道元被任命为安南将军、御史中尉。
道元素来有威严勇猛之称。司马牧、汝南王悦宠爱近臣丘念,常与他住在一起。干预选州官,多通过丘念活动。丘念藏在王悦的家中,有时回自己的家,道元逮捕丘念,把他投入监牢。王悦禀告灵太后请求保全丘念,太后下令赦免丘念。道元冒死抗命,并趁机揭发王悦的罪行。当时雍州刺史萧宝夤谋反,已稍露形迹,王悦等人进谏朝廷派遣道元为关右大使,不久被萧宝夤所害,死于阴盘驿亭。
道元好学,广泛阅览奇书。为《水经》撰写40卷注,撰写《本志》13篇,文作《七聘》以及其他许多文章,都流传于世。然而,兄弟不能和睦相处,相互多猜忌,被当时舆论看不起。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象耕鸟耘辨

[唐]陆龟蒙

⑴世谓舜之在下也,田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圣德感召□如是。余曰:斯异术也,何圣德欤?孔子叙《书》,于舜曰浚哲文明①,圣德止于是而足矣,何感召之云云乎!然象耕鸟耘之说,吾得于农家,请试辨之。
⑵吾观耕者行端而徐,起坺②欲深,兽之形魁者无出于象,行必端,履必深,法其端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举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曰鸟耘。
⑶试禹之绩,大成而后荐于天,其为端且深,非得于象耕乎!去四凶③恐害于政,其为疾且畏,非得于鸟耘乎!不然,则雷泽之渔,河滨之陶④,无一感召何也?岂圣德有时而不德耶!
⑷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而好事者张⑤以就其怪,怪非圣人之意也,吾病其书之异端,殴之使合于道。人其从我乎,虽不从,吾亦不能变其说。
[注]①浚哲文明:深沉有智,文理光明。语出《尚书•舜典》。②坺:耕地时第一锹翻起的土块。③四凶:传说中不服舜控制的四个恶人。④这句指舜曾在雷泽捕鱼,在河滨制陶。⑤张:夸大。
22. 可填入第⑴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焉    B. 也    C. 其    D. 之
23. 概述第⑵段中作者对“象耕鸟耘”的看法。
24. 对第⑶段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舜选拔人才和惩治四凶受到了“象”“鸟”的启发,称颂了舜的德行。
B. 如果动物受到感召帮舜耕耘,捕鱼制陶时为何不帮舜?进一步否定“感召说”。
C. 圣人德行的显现难道还有时段的区分吗,作者的反问使得“感召说”不攻自破。
D. 第⑵段已指出“象耕鸟耘”含义,本段全从反面立论,相形之下,说服力较弱。
25. 本文从事实与道理两方面否定了“圣德感召”的说法,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
26. 根据本文内容,并结合下面的材料,评价本文的思想意义。
象耕鸟耘:“象田”“鸟田”乃动物践踏、觅食之后为人所直接用于种植的农田,……犁耕的出现源自象田、鸟田等。(郭书春李家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辞典卷),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97页)
【答案】22. B    23. 耕作者的步履像大象一样沉稳,除草的速度像鸟儿一样迅疾;这是对精耕细作的一种形象说法。    24. D   
25. 作者开篇从道理上明确指出,关于舜的评价,孔子的“浚哲文明”足矣,“感 召说”是“异术”;接着援引农人种田的事实,分析“感召说”的来源;再以反面论证,从 道理上推论“感召说”的虚枉;最后引用孟子关于“尧舜与人同”的道理,揭穿圣德“感召 说”的荒诞。   
26. 作者从耕田的实际情形出发否定感召说,其求实精神是可贵的。将舜 的考察大禹、惩治四凶与“象”“鸟”联系起来,附会舜的德政,这是其不足之处。所附材料是现代人对“象耕鸟耘”的解释,我们不能苛求唐代的作者准确解释“象耕鸟 耘”的真正含义,而且文学作品也未必需要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解析】
选自《象耕鸟耘辨》作者: 陆龟蒙  年代:唐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处没有什么语意的补充,填写的词语只是停顿,在选项中只有“也”有这一作用。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此题考核填写虚词,注意分析文意是否需要补充,然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再结合虚词的作用填写。
【23题详解】
试题分析:从文中“故曰象耕”“故曰鸟 耘”可以看出“耕作者的步履像大象一样沉稳,除草的速度像鸟儿一样迅疾;这是对精耕细作的一种形象说法”。
【24题详解】
试题分析:“相形之下,说服力较弱”错误,是从反面驳斥。
【25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注意找到“从事实与道理两方面否定”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即可。
【26题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综合辩证的分析,指出其合理的部分和不足,至于现代的材料要实事求是的考虑到当时的局限
参考译文:
世人都说舜还处于民间的时候,在历山耕种田地,大象为他耕地,小鸟为他除 草,圣人德行的感召就是如此。 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特别的表述方式而已,哪里是什么圣德呢?孔子叙述《尚书》,对舜的 评价是:“浚哲文明。”圣人的德行达到这种程度就足够了,哪里还有什么感召之类的事情 啊?然而象耕鸟耘的说法,我却从老农那里得到解答。请让我试着把它辨别清楚。 我观察那些耕作的人,行走端正而步履徐缓,掘翻土地力求深厚。兽类之中形体高大魁伟 的,没有超过大象的,它行走起来总是很端正,步履也总是很沉稳。效法它的端正、沉稳, 所以说是“象耕”。
除草的人去除杂草,用手拔草总是力求迅速而唯恐慢了。鸟儿啄食必须 很快而唯恐被抢走。效法它的迅速而怕慢,所以说是“鸟耘”。 虞舜考查了夏禹的功绩,在他大功告成之后,才把他推荐给上天。虞舜的行为端正而又沉 稳,难道不是得之于象耕的启发吗?铲除四个恶人,担心他们祸害国政,虞舜的行为迅速而 唯恐迟缓,难道不是得之于鸟耘的暗示吗?不然的话,那他在雷泽捕鱼,在黄河之滨烧制陶 器时,却全然没有感召,又是什么原因呢?难道说圣人的德行显示有一定的时候,因而也有不施德行的时候吗?
孟子说:“尧、舜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可好事者却夸张其事,以合 乎他们自己的怪异想像。而怪异并非圣人的思想。我认为这类书中的异端邪说是病害,所以 驱除它们,使之合于孔孟之道。人们会听从我吗?即使不听从,我也不会改变我的主张。
三、写作
27.作文。
爽文是各大小说网站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网文类型,其特点是:主角从小说开始到故事结尾顺风顺水,升级神速。对此类网文人们往往喜闻乐见,由其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大受追捧。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800字以上,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爽文”流行 它能成为读者的解压良药吗?

“爽文”,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酣畅淋漓的文章。
这类小说并非文笔有多好,而是主角要么聪明绝伦,承担守护苍生的重任;要么出身平平,遇贵人相助,一路升级打怪;又或者是被主角光环笼罩,作天作地,如何行为出格都安然无恙。
比如开篇提到的《琅琊榜》,就是近些年流行的“爽文”中的优秀代表。有网友表示,看着“麒麟才子”梅长苏智博奸佞,昭雪多年冤案,感到大快人心。
如果还是get不到“爽文”的点,可以看看火爆一时的《延禧攻略》:女主角魏璎珞出身底层,刺绣技艺超群,一路开挂,不但复仇成功,被“高富帅”傅恒钟爱,最后还成为襄助乾隆盛世的宠妃。
这部由颇具“爽文”特质的剧,播出时就频频登上热搜,赚足眼球。
比较典型的“爽文”还有《择天记》《扶摇》《武动乾坤》……文章火,改编的影视剧也跟着火。
关于“爽文”,天下书盟小说网总编辑董江波曾将之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修仙升级”“大女主宫斗”“职场逆袭”等等。情节略有不同但套路基本一致:主角小受挫折却始终机遇百倍,成就辉煌人生。
某些“爽文”的情节会有些“虐心”,像《花千骨》就是如此,但这并不妨碍女主角拥有光环加身的人生:“她出生时,满城鲜花尽数凋零”,还被“六界道行最高之人”白子画收为徒弟。
看上去容易让人厌烦,但很多“爽文”又出书又改编,相当受欢迎。比如,被认为是“爽文”鼻祖的《斗破苍穹》,目前已在某网站拥有约18630.17万总会员点击,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同名电视剧亦正在热播。
“不用怀疑,随便查一个网络文学网站,点击量排名前十的,绝大多数都是‘爽文’。”一位网络作家如是说道。
为什么“爽文”能有这么多受众?
或许是因为,在真实生活中,有太多事情人们想做却不敢做、也不能做,但“爽文”可以让人短暂逃避现实。
“爽文”也在虚拟世界中,给平平无奇的小人物提供了“逆袭”的满足。生活中太多人都活得没那么如意,现状不如预期,爽文里的主角,虽然也不是一帆风顺,却总能得到帮助,不像现实中那么无奈。“做不到咸鱼翻身,还不许偶尔在文艺世界自我陶醉?”之所以看“爽文”,也许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过得太累。
“爽文”风头正劲,但最后走向何方,很大程度上还是个未知数。不过,或许还是应该多关心当下,毕竟人还是要活在现实中,脱离“爽文”的架空世界,你只是那个刷着文章的读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对此类网文人们往往喜闻乐见,由其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大受追捧。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先解释了什么是“爽文”,爽文就是各大小说网站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网文类型。然后说明爽文的特点,爽文最大的特点是主角从小说开始到故事结尾顺风顺水,升级神速。接着指出人们对这类爽文态度是“喜闻乐见”,由这类爽文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大受人们的追捧。最后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这则材料是引发考生关注爽文,探讨爽文,对爽文进行审视。爽文以网络上众多的爽文小说为基础,经过影视加工,成为今日国民重要的精神食粮。爽文广为的流传,甚至被人们追捧,与时代背景所造成的典型读者或观众视角密不可分。所以作文时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肯定爽文角度,分析爽文给人们带来快感,肯定其在人们生活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人们喜欢爽文,是因为“爽文”可以让人短暂逃避现实,能很好地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压力,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愤懑情绪找到了寄托和发泄。“爽文”也在虚拟世界中给平平无奇的小人物提供了“逆袭”的满足。生活中很多人都活得没那么如意,现状不如预期。爽文里的主角,虽然也不是一帆风顺,却总能得到帮助,不像现实中那么无奈。当你看着主角从一个小人物,一路“打怪升级”,付出就有回报,肯定特别有代入感,好像那些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他都替你完成了,心情自然大好;二是否定爽文角度,爽文中现象只存在虚幻的小说中,给读者带来一时的快感和暂时的减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生活学习的压力。要想生活有所改变,有所成就,还必须靠自己努力;三是辩证对待爽文角度,可从爽文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入手,辩证地进行分析,阐述爽文带给观众(读者)的感受。将爽文的由来、作用、意义与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思考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要一分为二,辩证对待爽文,既要肯定爽文对人们生活的作用,也要看到爽文的短板,存在的弊端等等。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本文由 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整理,转载注明出处。
投稿:1224355909@qq.com 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语文试题与作文(stzuowen)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隆重推出

热门推荐

2022上海11区初三一模历史卷及答案!
2022上海11区初三一模历史
闵行 普陀 黄浦 奉贤 嘉定
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作者:匿名查看:13500回复:135零点之前的上中梦 (零)在一切都太晚之前,想写些
2022上海中考报名时间+条件出炉!(附日程安排表)
2022上海中考报名时间+条
来源:上海教育委员会官网 网址:http://edu.sh.gov.cn/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最新发布202
学霸云集!2021上中、华二特色班高考去向统计!
学霸云集!2021上中、华二
上海中学和华师大二附中,是沪上高中毫无争议的TOP2,学校的特色班实力放在全国也是
2022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考时间汇总!
2022上海各区初三一模考时
信息来源:家长同学分享,仅供参考,具体以学校的考试通知为准,如果知道其他区的时间
请记住:双减,不减责任!双减不减质量!双减,它更不...
请记住:双减,不减责任!
昨天小编和几个家长聊到关于现在孩子们的一些学习状态,让小编的感触比较深,特
非沪籍也能在上海高考!从小学到中高考,非沪籍报名条...
非沪籍也能在上海高考!从
资料引用:上海市教委、上海12333 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上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月考后孩子总说“我都会做,只是粗心”,其实不然,真...
月考后孩子总说“我都会做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每当考试考砸了时都会有孩子这么说:这次考试太粗心了,其实我
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徒伤悲!千万要记住!
高一高二不努力,高三徒伤
高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这个问题似乎难以作答。留住了高二就等于留住了机会,如果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